创业还是家乡好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赵崇学/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艳阳八月,夏日炎炎。在阜南县许堂乡新集村,连片的玉米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红色的玉米须随风飘摆,杆壮叶肥,长势喜人。
“咔嚓”一声,任中奎利落地掰下一个玉米棒子,撕去包叶和玉米须,放到嘴边啃了起来。“跟一般的玉米不同,这种水果玉米可以生吃,水煮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时间一长,煮柴了反而不好吃。”记者试着掰下一个玉米棒,一尝,果然清脆酥甜,口感“棒棒哒”。
在任中奎创办的100多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水果玉米只是众多品种之一。40多岁的任中奎壮实敦厚,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看上去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实际上,他却是一位闯过深圳的企业主。十多年前,新集村农民任中奎外出到南方打工,很快凭着自己灵活的头脑,把手机销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2013年,他回到家乡,又当起了农民,陆续流转土地120亩,发展蔬菜种植。“现在,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和阜阳华联、商厦中新超市都签订了供货协议。”任中奎指着大片的玉米田告诉记者,水果玉米是今年试种的新品种,现在来看,效益不错,亩产可以达到4000斤,现在直供超市价格达到1.2元每斤,刨去各种成本,每亩纯收益达3000元以上。
大片种植的水果玉米亩均收益3000多元,收效似乎并不特别高,但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任中奎仍然充满了信心。“比如,我们种植的小白菜,22天就可以上市,一年可以种8茬,一茬产量3000斤,目前产量不高,但价格比较高,每斤可以达到2-3元。”任中奎说,这样算下来,一亩地收入至少可以达到几万元,而这还不是“高精尖”的品种。
这几年,重新当农民的任中奎不是没有碰到过挫折。“有时也打过退堂鼓,就像今年初的雪灾,大棚被大片压倒,损失了三四十万元。”但在任中奎看来,“长久来看,现代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大有前途。现在,虽然我在阜南还有4个手机店,在阜城还开有一家消防用品公司,但还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如今,任中奎的现代农业基地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民发展蔬菜种植,近30个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也有一笔不菲的收入。“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只要来干活,我都收。活儿不重,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的工资,也给他们提供了一笔稳定的收入。”任中奎说,“做农业辛苦,但自己回来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又带动了贫困户,自己心里挺高兴的。”
看到农业发展的前景,今年任中奎又在周边流转了300亩土地,秋季玉米收过后就可交付使用。他说,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家乡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自己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通讯员沈子钰近日,由安徽工程大学菁英班大学生组成的承颐队来到阜阳,开展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寻访调研颍泉区、...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