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点光,我还可以画” 几乎失明的七旬陈绍义对中国山水画有特别的情怀
[摘要]几乎失明的七旬陈绍义对中国山水画有特别的情怀
今年76岁、家住凤巢园的陈绍义少年时便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投师学艺;参加工作后,也一直从事与绘画有关的工作——舞台美术;退休前后,他笔耕不辍,专攻山水,作品还被安徽省文史研究所收藏。
现在,陈绍义因视力下降,只能凭借光、感觉和相濡以沫的老伴帮助,坚持着山水画的创作。
少年爱上绘画
陈绍义1942年生于安徽阜阳。学生时代就读于阜阳市顺河小学、阜阳三中。
陈绍义从小就喜欢绘画,上中学后,在美术老师王文涛的指导下,陈绍义的绘画有了很大的进步。
“那个时候,学画画不收钱,也不专门收学生,初中时我是班长,他看我喜欢画画,就多教我一点。”陈绍义回忆着启蒙老师,感慨万分,“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好老师,非常喜欢我,也器重我……”
未成年先立业
1958年,初中毕业的陈绍义一不留神,进入阜阳市美术工厂工作。
“当时,我去阜阳市美术工厂玩,正好遇到美术工厂厂长。美术工厂厂长说我相貌不错,还问我喜不喜欢画画,我说当然。最后就留下了,就那么简单!”说罢,陈绍义大笑起来。
在美术厂期间,陈绍义小时候学到的美术功底得到了充分发挥,“那时候我们厂经常举办展览,我也就跟着写写画画。”
1960年,陈绍义在阜阳大戏院担任舞台美术,1966年,下放到阜南县梆剧团(嗨剧团)同样担任舞美。
“我之前虽然没有舞台美术的经验,但是我喜欢钻研,经常查阅参考资料。从设计、绘影、制作到幻灯片,我都能独当一面。”
展现专业能力
1980年,陈绍义从阜南县调回到祖籍阜阳。
“这完全是因为我对专业的精通。”陈绍义这样评价自己,“这是一次汇演,我创作的舞台美术设计得到阜阳市文化局领导的肯定,就询问我想不想回阜阳工作,我当然想。但我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带上我爱人一起回阜阳。”
好在陈绍义爱人冯明婉擅长扬琴、月琴,就这样,陈绍义、冯明婉夫妇双双调回阜阳市,一个在话剧团,一个在梆剧团。
退休仍在创作
1997年,陈绍义退休以后,和老伴冯明婉在故乡阜阳和女儿的工作地合肥之间轮流居住,最后决定,定居合肥。
身在合肥的陈绍义不时还被阜阳的剧团请去,进行舞美的创作和指导,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合肥,从事他从小就钟爱、已从事创作20多年的国画山水。
在退休后的近10年时间里,陈绍义完全融入到国画山水里。
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安徽分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陈绍义对国画山水的痴迷终于有了回报,他的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精品集”并被业内人士所关注,作品还被安徽省文史研究所收藏。
他的作品,还流传于我国港澳台地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抗病痴迷作画
近十年来,年逾七旬的陈绍义受老年病的困扰,视力大不如前,行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在老伴冯明婉的悉心照顾下,身体还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状态。
陈绍义创作时,作品线条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细腻温婉,而是借助放大镜进行描绘,呈现出粗犷老辣的特点。
老伴冯明婉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他这个人,不太擅长和别人交往,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山水世界里。他一生除了画画,什么都没干过,就连水烧开了、鸡蛋熟不熟都不知道……”
家庭护理到位
冯明婉为了照顾陈绍义,自学了护理知识,几乎成了“家庭护理专家”。
为了陪伴,冯明婉会拿一份报纸,把新闻和文化方面的文章念给陈绍义听:“水烧开了他不知道,鸡蛋煮得熟不熟,他也不知道。现在,我的年龄也大了,就在前不久,给他买了能讲故事的智能机器人,只要他有需要,就有人陪他对话,安徽省了不少心。”
日常饮食,是冯明婉严格把控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早餐准备一些面包和牛奶。”
陈绍义有些不好意思,接过老伴的话茬,“是啊,这么多年,多亏了你,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你做。确实很辛苦!”说完,老夫妻俩相视而笑。
发奇 实习生 黄丹丹 罗人杰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摄
新闻推荐
拒不整改油烟污染将被停水停电 庐阳区对7家违法违规餐饮经营户进行集中整治
庐阳区对7家违法违规餐饮经营户进行集中整治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