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楚大鼎

安徽日报 2018-05-25 11:16 大字

“鼎”在汉字世界的分量不容小觑:一言九鼎、鼎力相助……表达了一种气势与力量。安徽人所熟知的国宝楚大鼎实际名为战国铸客铜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圆鼎。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馆的这一“镇馆之宝”时,绕着400公斤重的楚大鼎转了大半圈,还风趣地说:“这个大鼎,里面能煮一头大牛哇! ”2014年,作为“国家公祭鼎”的原型,这个“三足两耳”的青铜圆鼎,为更多人所熟知。

铸客铜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寿县。寿县,古称寿春,系战国末期楚国都城。在烽火年代,这件国之重器曾辗转多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鼎被运送到大后方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南京博物馆收藏。南京解放后,大铜鼎回到故乡安徽永久珍藏。

铸客铜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耳的上部外侈,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模印变体鸟首几何纹,足的根部有高浮雕兽首纹。楚大鼎上有12个字铭文,开头为“铸客”二字,又叫“铸客大鼎”。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研究者释读不一。有观点认为,“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专家推测,铸客也是当时九州之内,国际人才大流通的客卿之一,是当时的高科技人才。鼎作为当时的国家工程,非但举全国之力,更要延揽天下英才。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特别是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寿县当地发掘出土的中国青铜鼎来看,既有楚大鼎这种体积硕大、雄浑厚重国之重器,也有体型娇小、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青铜小鼎,刻画细微,生动逼真。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以它丰富的内涵、多彩的文化、精湛的工艺以及鲜明的特色而闻名全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阜南商墓、屯溪越族墓、皖西群舒墓、寿县蔡侯墓和寿县楚王墓出土的青铜器,它们分别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特征。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群舒文化在这里互相交流、影响、渗透与吸收,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吴越器的精巧细腻,楚器的气势恢弘,蔡器的兼容并蓄,群舒器的清新别致,无一不显现出上述文化交融的痕迹。

这些器物,反映了安徽3000多年前的青铜造型艺术,不但能看到安徽古代先民的卓越智慧和创造能力,而且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实物资料。

新闻推荐

合肥存量房网签 日均增至50余户

合肥存量住房市场呈现回暖的态势

阜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阜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