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墨重彩绘出发展新画卷

阜阳日报 2018-01-31 17:38 大字

[摘要]阜南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纪实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017年,阜南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96元,增长9.3%。

转方式调结构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是确保农业协调发展、效益提升的关键。2017年,阜南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坚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蔬菜播种面积50万亩,总产116万吨、产值2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1%、2.5%;瓜果类6.9万亩、总产18.5万吨,产值4.8亿元;食用菌2万吨。会龙的辣椒形成了“种、销、加、包、运”区域产业格局;黄岗的柳编形成了“种、编、贸”一镇一品格局,跻身全国五大柳编生产基地行列;黄梨跻身全省水果重点县行列,种植黄梨千亩以上乡镇达7个。在阜南大地上,特色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东柳、西菜、南菌、北梨”“四大”板块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依托行蓄洪区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种养结合、稻虾混养、鱼藕混养、稻鸭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发展“五水”农业,全县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达到5万亩,稻虾共生发展到3万亩。

同时,阜南县大力实施“三推”、“三节”粮食绿色增长。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239.68万亩,总产93.77万吨,单产391.2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0.9%、7.8%、8.76%;实施品牌粮食30万亩,其中建立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8.1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双千”工程2万亩。

强基础 育主体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此,阜南县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17年,全县水网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29千瓦。夏收投入联合收割机3750台、拖拉机22600台,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强大动力。阜南县不断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截至2017年底,阜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928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6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家,家庭农场1235家,较去年新增43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4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

此外,阜南县还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地城、洪河桥为中心的洪洼现代生态高效适应性农业功能区建设面积已达2万亩,创建了地城镇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曹集镜湖万亩莲藕生态产业园建设面积达3000多亩,郜台稻虾共生示范园面积达2500亩。推进会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成300平方米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新建会龙蔬菜批发市场保鲜库2座,库容达1.2万吨;苗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新修道路5公里。

融产业 提价值 挖掘现代农业新功能

农业不仅有经济功能,还有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功能。2017年,阜南县厚植自身优势,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大力发展柳木、粮油、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业,支持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实施5个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组建了黄岗柳木、会龙辣椒、阜南粮食3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预计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4亿元,增长20%。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举办首届王家坝湿地花卉音乐节、龙王乡原鹿桃花节、第二届柴集后湖旅游节、鹿城镇冷庙首届旅游文化节、方集镇牡丹美食文化节及各类特色旅游推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游客突破50万人次,增长120%;旅游直接收入4000万元,增长150%;带动其他产业增收6000多万元。

电子商务示范行动深入实施。全县电商企业达20家,电子商务应用率为71%,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已在5个乡镇42个行政村建立电子商务站点,已销售各类农副产品3000多万元。全县电商网上交易额达到3.1亿元,增长29%。

创品牌 保安全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将更多关注放在了农产品质量上,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2017年,阜南县通过加快培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有力举措,不仅有效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

2017年,阜南县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5个,其中绿色农产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构建会龙辣椒、黄岗柳编、阜南黄梨、郜台板鸭、地城莲藕品牌农产品创建主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正由浙江大学编制。

着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建循环农业示范点15个,面积达5000多亩;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农膜回收率达到97%,生物农药使用率在90%以上,农业企业清洁化生产占90%以上,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6%。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年内全县化肥、农药使用量低于上年,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提高2个百分点。加强化肥农药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建设,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深入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促改革 抓创新 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为破解发展难题,阜南县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2017年,阜南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1.3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53%。全县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35.8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4.05%。全县选择3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专业化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工程。

农业用地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圆满完成全县28个乡镇 1533626亩承包地确权,颁发经营权证书299936户;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鼓励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措施节约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不少于10%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其中确定3%比例确保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稳步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试点工作,审核贷款主体111家,申请贷款额度达到3335万元;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大宗农作物种植保险增加了4个蓄洪区乡镇;开展粮食作物补充保险试点,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做到全覆盖。

新闻推荐

阜南经开区投资6.5亿元,为企业员工建设5000多套公寓,即将相继投入使用 建好安乐窝引得金凤来

本报记者郭晓林实习生王庆梅通讯员张震宽敞的房间、通透的户型,卫生间、衣柜等设施一应俱全……在阜南县经济开发区,位于运河东路北侧、经八路西侧的白领公寓即将投入使用,园区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员工...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