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职教出路宽发展育人才

阜阳日报 2018-01-18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 郭晓林

日前,市教育局网站公布了阜阳市2017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相较去年,阜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师资力量等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一所所学校蓬勃发展、一系列创新举措日见成效、一批批学生成长成才。

请进来走出去职业人才出路宽

寒冬时节,阜南县朱寨镇高级职业中学实训场所内,学生们是一副正在忙碌的“工作”状态,咨询台、操作间……俨然一家小型企业的办公场所。“这是在模拟企业环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培养职业意识。”学校负责人刘远翔介绍说,新校区建成后,更大规模的实训基地,将会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职业技能体验。

三年来,朱寨镇高级职业中学与安徽电子工程学校联合办学,开设计算机应用、社会文化艺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三大类实用型专业,共6个班级。刘远翔说,“毕业生供不应求。”而这种现象,在阜南县职业学校中早已不足为奇。

“全县共6所职业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点多面广。”阜南县职教办负责人乔印玉说,各校找准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2017年,阜南县借助国家职对口考试政策,156人考入普通本科高校,人数位居全市第一。“为职业教育学生拓宽出路,让他们能够走出去、走更远。”

阜南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势头,是阜阳市近年来职教事业突飞猛进一个缩影。近年来,阜阳市各地职业院校结合办学实际,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为阜阳技师学院等62家单位和企业挂牌“阜阳市职业教育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成立了阜阳工业经济职业教育集团等16家职教集团,通过创新机制引进优质职教资源,为每年毕业的4万多名职校学生谋出路、谋发展。

架起普高与职高之间的桥梁

尽管阜阳市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与普通高中之间,似乎还存在一条难以融合的鸿沟。为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携手发展,阜阳市各地在加快融通的道路上一直探索。

2016年秋,界首市开设首届普职融通班,即,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与界首一中、界首中学合作,共建6个班,其中界首一中、界首中学各3个班、336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几个月来,融通班的学生在新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学习普通高中学科内容的同时,有的学会了计算机操作、有的掌握了机械原理。

“从目前情况看,效果还不错。”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校长闫峰说,普高与职高的分离,导致没考上大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无专业技能,职教学生想进入普通高校深造机会少。“融通班的探索相当于在普高和职高中间架起一座桥。”

“学生有两次做选择的机会。”界首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凡被录取到普职融通班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普通高中知识学习,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可申请继续在普通高中的学习,享受普高学生待遇。如果觉得自己更适合接受职高教育,也可申请进入职高学校学习。

市职教局负责人说,普职融通的起点是建立职教、普教学生交流通道,最终目标是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共赢。“界首市的探索是有益的,在此基础上,阜阳市各地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加以尝试。”

整合资源构建职教大格局

近年来,阜阳市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相继出台了《阜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阜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完善职业教育规划体系。日前,阜阳市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技工强市”的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办公厅表扬。

2017年,阜阳市职教事业取得累累硕果。在项目建设方面,阜阳市共有122个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库;在技能大赛方面,2017年阜阳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8个三等奖,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3个一等奖、31个二等奖、39个三等奖,获奖面较2016年大幅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阜阳市职教部门在教学整改、创新教研、科学布局等方面下工夫、花精力。市职教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阜阳市职教水平,阜阳市加快市级职教园区建设,通过合并学校整合资源,构建职教大格局。同时,各县市区职教学校同步发展,以过硬的基础条件,配置优秀的专业人才,共同为阜阳市职教事业新的发展增添动力。

新闻推荐

蔬菜、水果、干鲜区等千余家商户入驻,货源充足、价格平稳、秩序井然—— 新瑶海供销两旺

本报记者尚原野实习生夏联洁1月7日,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新瑶海)正式开业运营,这标志着老瑶海“退城进郊”迁建项目实现阶段性进展。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颍州区王店镇十二里庙南侧的新瑶海,实地探访交...

阜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阜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