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嗨子戏唱响全中国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杜平 徐远方
阜南文化底蕴深厚,曾被誉为“天下独一戏”的嗨子戏,就是在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艺术瑰宝。近两百年来,嗨子戏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广泛流行于淮河两岸、大江南北的五十多个县市。
为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嗨子戏的传承和保护,在阜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下,该县开办了嗨子戏培训班,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中,一辈接一辈的新传承人正不断涌现。
天下独一戏的兴衰
嗨子戏因在唱腔开头先以“嗨”字音起腔而得名,大约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内涵丰富的嗨子戏,在演绎民间原生态戏曲中,凸现着当地的民俗风情。
嗨子戏有苦娃子、喜娃子、老生调、放莺哥四大调式,其唱腔委婉、清脆、优美、动听。由于其风格清丽,深受南韵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尤其在芜湖、安庆等地颇受欢迎。当时,嗨子戏年平均演出280余场。
1958年阜南县嗨剧团成立,并蹿红20年。谢学芳是阜南嗨子戏的传人,至今难忘当年演出的盛况:“每次演出都会引来方圆10多里的群众,台下黑压压的都是人头。”
遗憾的是,这样的热度未能保持,由于多种原因,1982年阜南县嗨剧团解散,民间班社活动也迅速萎缩,且后继乏人。如何传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嗨子戏,是阜南县人从未忘却的责任。
培训班接下传承棒
2006年,阜南嗨子戏被批准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嗨子戏经过一系列的表演模式及内容创新,逐步走进人们视线。
“近年来,阜南县对抢救、挖掘嗨子戏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多项保护措施,建立嗨剧艺术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加强阜南嗨子戏历史、唱腔、表演艺术的保护。”阜南县嗨子戏培训班办公室主任蔡影告诉记者,2012年7月,阜南县开始筹建非遗传承培训班,由县文广新体局牵头,县教育局、民政局等联合办学,2013年2月,阜南县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班成立。
“培训班纳入县成人职业教育计划,从全县孤儿、特困家庭、留守儿童中招录学员,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学制3年,毕业后可享受职业学校同等待遇。”蔡影介绍说,县财政每年拨付16万元,提供经费保障,为嗨子戏的传承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也提供了资金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免收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及部分生活费。
“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有的考入了省艺校、有的考入了黄梅戏学校,有的进入县演绎中心。今年6月至9月,我们进行了第二届招生,目前有32个学生在校学习。”蔡影说,阜南县一职高的老师教授文化课,阜南嗨子戏传承人和阜南县演艺中心骨干演员担任专业课老师。此外,课程中还增加了舞蹈、声乐、戏曲等专业的学习,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把嗨子戏唱响全国
“年年如意,年年吉祥,年年攀高峰……”走进唱腔班,14个身穿蓝色小伙子站得笔直,他们排成两行,聚精会神在学习嗨子戏《闹花灯》的唱法。教室内,老师骆桂平为学生打着拍子,墙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标语十分醒目。
13岁的贝贝学得认真、唱得起劲,一首选段唱完,贝贝的脸上渗出了点滴汗水。据培训班老师介绍,贝贝是孤儿,平时和大爹一起生活,来到培训班后,小伙子聪明伶俐,学习努力,很有灵气。贝贝说,他的梦想是站到大舞台上,把嗨子戏唱给全国人民听。
贝贝的老师骆桂平15岁学习嗨子戏,登台演出30余年。得知阜南县要办嗨子戏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专业教师这个重任。“传承嗨子戏,我们义不容辞。将嗨子戏发扬光大,不仅需要保护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还要培养下一辈的年轻人。”
多年的坚守和努力,嗨子戏培训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2015年6月,由学校编排移植的嗨子戏《痛说革命家史》参加2015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地方戏艺演,实现了嗨子戏几代人进京演出的多年梦想。2016年11月,由文化馆编排移植的嗨子戏《按规定办》,获得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静文通讯员陈晓东近年来,阜阳市人社系统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建设完善扶贫车间,大力开展就业培训等,促进了阜阳市就业工作扎...
阜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阜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