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城港探路资产收益扶贫

广西日报 2016-08-15 21:31 大字

本报防城港讯(记者/李家健 黄兴忠)记者从防城港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该市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地处中越边境的东兴河洲村,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连续3年稳居全市首位。而在去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29万元,率先在全区突破万元,增速连续3年居全区之首。

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快速增长且稳居首位,缘于该市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举措。5年前,东兴河洲村以“农田变股田,农民变股民”的运作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将3100亩土地、青苗及地上附属物以折价入股或出租形式,引进企业前来进行农业开发。出让土地获得的5万元贷款,不直接发放给农民,而是作为农民的入股金投给农业开发企业。按照该模式,该村建起“红姑娘”红薯研发基地、兰花基地、香茅基地等10多个现代农业基地,全村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80%。负责该项目的河洲村支书项志勇告诉记者,每户农民年均可从企业获分红和租金1万元以上。2015年,河洲村村民人均净收入超过1.3万元。

资产收益扶贫在河洲村获得成功后,迅速向全市其他区县推广,在该市最贫困的南屏乡、十万山瑶族乡及红沙村等十几个乡、村屯全面推开,在当地发展种养殖业、旅游业等。各地根据当地产业特点,不断对资产收益扶贫的方法进行创新。

上思县每年从财政拿出3000万元作为贴息和担保,撬动金融机构10亿元贷款用于资产收益性扶贫。贫困户获得这笔贴息贷款后,直接作为股本金,入股合作社和企业,年终合作社和企业根据约定,给予贫困户股息。该县今年拟摘帽的2177户贫困户中,已有约900户选择贷款指标流转,金额达4500多万元。

在港口区,贫困户利用政府给的贷款,入股到合作社和示范企业,实现资源、技术和利益共享。一批集观海、休闲和度假于一体的海上养殖精品村形成,以“红沙-沙螺寮-簕山”沿海景区为支撑的养殖休闲旅游业蹿红,红沙的万亩蚝排海上庄园、簕山古渔村和渔鹭园等地,成了人们休闲观光、品尝海鲜的旅游胜地。入股村民每年从村办企业中至少获得4500元分红款。

新闻推荐

斩断贫穷代际传递 ——防城港市推行教育扶贫侧记

本报记者李家健本报通讯员黄山磨金梅十万大山地区的上思县、防城区等地生态条件恶劣,历来是广西主要的贫困区域之一。过去,由于家庭贫困,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农民接受教育少,缺少谋生技能,贫穷,便一代代传...

上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上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