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张晓琳:我赴利比里亚维和防暴队唯一女战斗队员

女性之声 2018-05-10 19:35 大字

尽管回到祖国,回到北海边防检查站熟悉的工作岗位已经两个多月(3月初凯旋),张晓琳还是时不时梦回西非利比里亚——在那里一年的维和经历,已经镌刻在她心间。目睹利比里亚的内乱动荡及满目疮痍,张晓琳感慨地说,“祖国繁荣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是多么弥足珍贵!”

张晓琳在执勤维和任务。

张晓琳是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里唯一女战斗队员,在执行维和任务一年时间里,她克服困难,负重前行,在西非大地传播文明,播撒大爱,诠释对祖国的忠诚,不负维和的光荣使命。

巡逻中队的“拼命三郎”

怀青春梦想,踏警营报国。2000年,张晓琳从山东老家应征入伍,来到广西边防总队服役。入伍后不久,她便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选择,主动请缨加入防城港边防支队东兴边防大队巡逻八中队——女子巡逻中队。

广西东兴市与越南芒街接壤,边贸繁荣。女子巡逻中队担负着缉私查毒防偷渡,边境治安抓管控的巡逻任务。警营里流传着一句话:忘记性别,只有战士;没有安逸,只有战斗;没有理由,只有服从。

越是危险重重,越能催化女战士的成长。

一次,凌晨两点,正在口岸巡逻的张晓琳和4名战友接到指令,对3名携带大量现金和违禁光碟、书籍的外籍妇女进行人身搜查。

常规询问后,巡逻队员准备将3名外籍妇女带到搜查室。此时,张晓琳敏锐地观察到,其中一名外籍妇女情绪有变,眼神开始乱瞄,右手也放到了后腰处。突然,她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向其中一名女巡逻队员刺去。早有预警的张晓琳一个箭步冲上去,死死抓住行凶者的手腕,用力往其反关节方向扭旋,将其按压在地。这时,战友们才反应过来,一起将3名外籍妇女控制住。

事毕,战友们紧紧地抱住张晓琳,泪水胜过一切感谢的话语。迷彩服被匕首划破长长的口子,张晓琳却说,“没事就好,下次我们一定时刻保持警惕,随时注意突发情况。”

张晓琳深入当地居民,开展日常巡逻。

惊心动魄的经历不计其数,张晓琳成长进步很快,是战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2016年9月,公安部授命广西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张晓琳毅然递交了报名申请。紧接着,她得接受总队、公安部和联合国3次严格的遴选考验。

高强度的训练,必不可少。别人十公里,她也要十公里,而且要跟上队伍不许掉队。防暴队的小伙们说:“有好几次我们都跑不动想放弃了,可是扭头一看,晓琳姐还跟着队伍往前跑,她一个女子都不放弃,我们就觉得有使不完的劲。”

高温酷暑下,每天训练超过七八个小时。张晓琳身上长满痱子,脚上还磨起了七八个大水泡。汗水泡着痱子,又疼又痒;双脚的水泡即使贴上创可贴,最后也被磨得血肉模糊。

近三个月高强度的训练,终于迎来联合国的甄选考核。考核中,张晓琳沉着冷静,初露锋芒。在警卫表演科目中,她化身为一名女护卫长,动作干净利落,迅速保护人质登车离开;在科目考核汇报中,她负责烟雾弹的准时爆破,一秒不差的操作,赢得了联合国考官阵阵掌声。

选拔考核严格残酷,但张晓琳的军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终她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中唯一的女战斗队员。

长巡路上的“超人女警”

2017年3月,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顺利出征,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维和任务。在维和任务区,整个防暴队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每天4次外出巡逻,平均每人每天8小时的营区警卫哨。

“请全体外巡人员领取弹药,今天外巡目的地是辛科区,20分钟后出发。”早晨,对讲机里传来分队长指令,张晓琳迅速穿好装备,与男队员并肩而行。

利比里亚进入雨季后,首都蒙罗维亚市区内偷窃、抢劫等治安违法活动呈上升趋势。按照联合国规定,防暴队任务之一就是采用非武力震慑方式,协助当地政府和警力,共同维护和保证当地社会治安稳定,防止暴乱发生。

张晓琳雨夜站岗执勤,守卫维和防暴队营区。

外出巡逻,是维和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容不得半点差错。每次防暴队车队驶入蒙罗维亚闹市区,坐在车内的张晓琳和战友们就得提高警惕,时刻观察周边情况和过往人群。

车窗外,城市建筑残破损坏,街道窄小,路面坑洼,车辆和行人众多。

张晓琳和队员不停地用对讲机报告周边人员车辆变动情况,让所有出勤人员保持清醒。

30多摄氏度的车外温度,到了巡逻车里就变成40多摄氏度的高温,再叠加厚重的防护装备,张晓琳身上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

口渴难忍,“大家在巡逻途中补水时,琳姐都悄悄扭头看向窗外,她每次出去执行巡逻任务时,都不喝水。”曾与张晓琳共同外出巡逻的男队员说。

原来,当地没有公厕,为了不影响任务的顺利开展,张晓琳在出发前解决好生理问题,并在执勤中坚持不喝水,避免诸多不便,“虽然口干舌燥,但身体撑得住,只要每次出去能把维和任务完成好,其他的都是小事。”

“China good !”(中国好)“China female officer good ! ”(中国女警官好)车队每次出去执勤,当地居民一看是中国防暴队,脸上立刻充满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

“当地居民常说“有了中国维和部队,这里才变得更加安宁稳定”,我听了心里很自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晓琳说。

整个维和期间,张晓琳共参与保障各项会议、外事活动共计60余次,参加日常巡逻、长途巡逻、夜间巡逻和联合演练等各项勤务行动50余次,巡逻里程2000多公里。

张晓琳参加中国维和防暴队、尼日利亚防暴队、利比里亚国家警察三方演练。

外国友人眼里的“茶艺师”

张晓琳不仅要外出巡逻,还经常承担接待任务,其高超的茶艺展示,发挥了促进友谊的作用。

2017年7月1日,防暴队邀请利比里亚军政要人前来营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大庆。活动中,张晓琳负责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特别代表沃尔德玛·威利、防暴办主任马库斯·霍恩、联利团总警监西蒙·布拉切利等要人展示了中国茶艺。

从中国茶叶的起源,到茶叶的养生之道,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所表达的礼、义、仁、德的精神,张晓琳边讲解,边为来宾们演绎。沃尔德玛·威利及夫人,西蒙·布拉切利品茶之后赞不绝口。他们表示,通过品茶和茶艺讲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更从茶道中的以茶会友、礼义仁德精神,对中国的大国风范有了更高的认识。

以茶会友,接待外国政要,只是张晓琳发挥中国茶文化功能的一个方面。她还将思想政治工作穿插到喝茶过程中,有效化解了官兵的思想疙瘩。

刚到达利比里亚,队员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居住环境,还得承担繁重危险的维和任务,加上很多队员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情绪难免会有波动。张晓琳更能体会到年轻战友的思想变化。此时,恰逢防暴队公勤岗位调整,她担负的工作有一项是图书室管理。于是,她把茶艺和图书室相结合,工作训练之余,热情邀请队员们到图书室喝茶聊天。

看似喝茶闲聊,实则掌握队员们真实心理状况。队员们也特别信任她,家庭矛盾、工作烦恼通通说给她听。张晓琳乐此不疲,耐心倾听、正确引导。战友们打趣:“这是晓琳姐的“心理辅导室”,在辅导室里听她讲故事,我们就不想家了。”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峰/石佰华 王弘晢

编辑/吴苏锦

美编/李凌霄

新闻推荐

越南芒街一中资企业突发火灾广西消防跨国救火

狗狗“拧”水龙头家中渗水殃及电梯年逾七旬女骗子被批捕倒卖公民信息获利两融水男子被判刑广西消防跨国救火高校专项计划考生4月10日前申报2018年04月07日星期六首页上一期下一期版面导航标题导...

东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