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边民打卡上下班

广西日报 2018-01-09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胡铁军

在防城港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边民谭祥武每天重复干着一件事,拉着满载海产品、药材等各种产品的板车排队过关。

“我们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还可以回家午睡。”谭祥武说,他一天可以赚100多元。

在东兴市,像谭祥武这样通过边贸脱贫的家庭不在少数。东兴市设立了边境贸易“1+N、20+1”的边民脱贫模式,以1个党支部领航,组建N个边民互助组、每组成员20人以上,吸纳1名以上贫困户人员,从指定互市区(点)进口商品销售给边境地区加工企业,帮助边民特别是贫困户增加收入。

谭祥武是河洲鸿源边民互助组的负责人。该互助组全部由边民组成,以集体的方式参与边贸。他说,相对于边民单打独斗参与边贸,互助组起到了“1+1>2”的作用。互助组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洽谈、有人联络物流、有人管账……效率大大提高。目前,通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引领,边民互助组由2015年的19个1416人增加到目前的57个1931人,其中贫困户人员109人。

2016年以来,东兴镇河洲村、江那村、大田村加入边民互助组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政府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贫困户将贷款资金委托东兴市边民互市贸易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每年都能得到委托公司经营管理金额8%的利润分红。公司把前两年的经营利润预分红为贫困户购买用于互市商品运输的车辆,贫困户的扶贫运输车辆也得到商务部门、监管区的各联检部门、市场管理方的大力支持,由互助组党支部与相关联检部门协商办理好车辆的准载等手续。

通过互助组的帮扶,贫困户除每年委托该公司经营的8%利润分红外,还可得到互助组每月300元的帮扶分红,每年可收入7600元。选择自主经营的,通过互助组的“20+1”模式,由互助组的20个成员+1户贫困户运输车辆,进行本组成员的货物运输,贫困户每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每年收益达到3万至4万元。

31岁的乌宁泽会说简单的越南话,加入边民互助组从事互市贸易已有两年。2016年底,他攒够了钱,将家里原来的瓦房拆除,盖上了新楼房。

目前,东兴市组建的24个互助合作社(组)与10家试点落地加工企业已建立合法互市商品购销协议,收购加工海产品、坚果4.5万吨,通过落地加工,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降低了贸易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实现产值17亿元,形成了边境地区贸易平台,形成了边境地区贸易产业链条,形成了人员、货物和资金在边境地区聚集,推动了“边境贸易+跨境加工制造业+扶贫工作”的良性互动发展。

新闻推荐

为偿还巨额债务寄卖行老板租车抵押诈骗200多万

(记者叶凯云通讯员吴欣镁)2014-2015年间,何某豪先后骗租26辆价值共计371.75万元的小轿车,通过伪造车辆的相关材料,将租来的车辆质押骗取借款合计232.5万元。是什么原因让其走上合同诈骗的道路,一次又一...

东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