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育人勤砥砺 矢志进取著华章 ——广西财经学院本科办学10周年纪实
10年,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却能见证一所大学的成长与追求。
2014年,广西财经学院迎来本科办学10周年。作为广西独立设置的惟一财经类本科院校,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财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的相互统一,坚持时代精神和区域特色的有机结合,努力探索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办学模式、路径和方法。
如今,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八桂大地上一颗耀眼的高校明珠。
顶层设计:明确思路 科学发展
10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怎样的广西财经学院、怎样建设广西财经学院”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高等教育的要求,精心谋划建设发展。
学校先后制定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明确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完成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办学格局;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争取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再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力争办学层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1年,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试点单位,成为该批项目广西惟一获批立项单位,也是广西首家具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2012年,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落户学校,相思湖校区、防城港校区(防城港学院)先后启用并入驻首批师生,形成“两地三区”办学格局。
2013年,获得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4年,学校已迅猛发展形成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办学势头。
目前,设有14个教学院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3个教辅机构、25个科研机构;设置本科专业46个、专科(高职)专业26个,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截至2014年9月,学校教职工1355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245万人,其中本科生占72.19%。
当前,学校正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致力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型本科院校。
学科专业:立足地方 强化优势
10年间,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并依托特色高校项目,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现已建设了一批区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优势特色专业。
2006年至2014年,学校先后申报建成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1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2011年,成功获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试点单位,标志着学校提前跨入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新增长点的第二步发展阶段。
2012年,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为广西特色优势学科。
2014年,学校成为“广西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项目高校,税务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列为自治区级建设项目,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列为校级建设范围,成为广西财经类硕士专业建设的重点单位。
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学校现拥有会计学等9个自治区优质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群和电子商务专业群作为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专业群。
人才培养:突出应用 注重实践
10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努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致力培养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于一身的应用型财经人才。
学校矢志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了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三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班),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系;推进自治区重大教改项目“卓越财经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实践探索,在全校重点专业普及了卓越财经人才培养试点;深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探索,诸多专业均确立了合作培养人才单位……
与此同时,学校对全校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争建设成为一个能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教学需求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供服务的“实验科研平台”、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
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与广西航天信息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了合作培养人才实验班22个。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先后7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或“广西高校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自2005年以来,学校区内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近3年来稳居全区二本高校前茅,会计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全部超过一本线。
科研创新:成果突出 特色明显
10年间,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经过奋斗拼搏,科研能力显著提升,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2004-2014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8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0项;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8614篇,出版著作总计41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3项。
在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之后,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在量上实现重大突破,并连续保持多年,省部级、厅局级、横向项目立项也在稳步上升,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2012年,由夏飞教授领衔申报的《未来十年中国-东盟经贸格局演变与我国南海安全战略构建研究》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仅是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广西历史上第二次,实现了学校国家级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历史性突破。其成果被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采用刊登,呈送中央领导人参阅。
叶栋梁博士《关于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三点建议》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
目前,学校已建成各级各类科研平台56个,其中区级重点科研平台共11个,包括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培育中心”、4个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研究基地)和6个区级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研平台从无到有,建设成效突出,现已成为支撑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服务社会:主动作为 成效显著
10年来,学校一方面自觉争当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丰富资源,通过服务广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学校与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等共同举办广西财富论坛,所取得的会议成果为我区制定有关经济方面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与智力支持。
为了推动东兴开放开发实验区先行先试,该校承担了东兴市政府委托的《东兴试验区境外边民劳务合作创新研究》等两大项目。目前,项目研究报告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一旦条件成熟,即可付诸实施。
2013年10月25日,由学校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建立的广西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心、政府预决算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10年来,学校长期与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等部门通力合作;与统计、审计、资产评估、物流等行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还与区内20多个市、县及其有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干部培训和智力支持;先后举办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干部培训班150多期,培训人数近2万人(次);与行业合作研究开发项目160多项,金额近3千万元。
学校与《广西日报》等媒体合作“广财时评”等栏目,分析热点问题,先后发表评论文章100余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开展大学生实岗挂职锻炼,参加学生达1000余人,服务群众30余万人。
师资队伍:筑巢引凤 人才兴校
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陆续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培养了一批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学校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从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负责人来看,有2/3是引进和培养的博士,显示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对学校科研发展的关键作用。
2011年,学校成立广西首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成长和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提供帮助。
如今,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明显改善,教师总量稳步增长。相比10年前,学校教职工人数、正高职称教师、副高职称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增长了36.73%、718.18%、43.91%、815.49%。
目前,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并有71人(次)入选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此外,还拥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良好的服务是促进校园和谐、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2009年被自治区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和谐学校”称号;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
国际交流:放眼世界 合作办学
在1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开拓创新,在国际从业资格证书教育、本专科教育、赴国外交流访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
2006年,学校与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开办3个专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是广西首个获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08年始,学校开办了中泰、中越校际交流国际贸易专业本科项目,通过在国外访学,提高了外语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2011年,学校又陆续开办了中英、中法、中美等国际会计本科校际交流项目。此外,学校与澳大利亚精英教育学院合作,在国际会计本科专业开展合作办学,2012年该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
在服务东盟区域中,学校设置东南亚经济与贸易等一批相关专业(方向),编写《中越会计比较》等教材,创办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实验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多个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落户学校。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学校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截至2014年9月,学校拥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校际交流项目,2个本科ACCA国际会计实验班,具有独立组织ACCA笔试考试资格并接收境外学生参加考试。
育人为本:枝繁叶茂 桃李芬芳
10年来,学校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积极优化学生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学团工作。
学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出台30多项制度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分别荣获“2009-201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组织奖”。2012年,学校资助工作获得自治区资助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10年来,校团委8次被评为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委”,3次被评为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40个团支部被评为自治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学生共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50余项,其中“挑战杯”获国赛三等奖3项,全区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3项。
学校2007-2013年连续7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党在我心”主题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05至2014年连续10年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获“2012年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基本建设:统筹协调 保障有力
10年来,学校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瓶颈问题,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
2007年9月28日,学校相思湖校区建设项目获自治区发改委立项。2008年11月28日,校区正式奠基建设,2012年9月入驻首批新生6340多人。
2011年3月24日,学校与防城港市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决定在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科教园区内,建设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该校区由防城港市政府建设,广西财经学院组织招生教学工作。2012年8月28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校区占地面积600多亩,共设置有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26个高职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3350人。学校提出,到2020年把防城港学院建设成为区域领先、特色鲜明,以本科为主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如今,学校已形成“两地三区”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面积从建校之初的635亩增长到2008亩,校园建筑面积由2004年的36万多平方米增长到70余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教学用计算机、科研仪器设备,纸质、电子图书量均有质的增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兴忠本报通讯员李生文/图“醉”美山水间,海、金滩、白浪滩、怪石滩……让你纵情于大海的浩瀚与深邃,体会着防城港海湾景点蕴含的历史文化。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580公里的海岸线形成...
东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