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 131 座“绿色小屋”打造垃圾分类新景观

东营日报 2021-04-07 09:59 大字

本报讯 “‘绿色小屋’已经成为居民‘团宠’,由于废品随时可以置换成生活日用品,大家很踊跃地进行垃圾分类,好习惯的养成多亏了它。”连日来,东营区利用油城环卫庞大的环卫作业网无缝对接垃圾分类链条中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环节,让各类资源尤其是专业设备设施实现了有机共享。油城环卫目前已有400余名员工值守社区“绿色小屋”(垃圾分类服务亭),在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的配合下宣传引导市民参与、支持垃圾分类,并直接负责社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回收和暂存。

作为东营市先期建设的两个垃圾分类示范区之一,东营区2020年初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以来,通过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国企全链条实体化、市场化运营的可复制、可推广、可循环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了环卫作业网与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达到了“1+1>2”的效果。

如何推进市场化运作,是垃圾分类长效性推进的关键问题。东营区按照《东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设施设备和运行投资、建设由油城环卫托底、区财政补贴的运行机制,油城环卫创新性的探索出了“3+N+ N”(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72个城市公共垃圾转运站、251个社区“绿色小屋”)的全方位立体回收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油城环卫的独家全链条运营优势,全面铺设“绿色小屋”,走好“自我造血”第一步。目前,已在55个社区配置绿色小屋131个,覆盖服务居民小区174个、居民10万户,可回收物日均回收60吨,带动了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形成。“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自2020年9月配置‘绿色小屋’以来,三个月时间,已有1200多户注册使用‘油城AI分类’小程序,参与率高达70%,平均每天可回收物回收量近400公斤。”油城环卫工作人员杨朋岳介绍。

借助分布广泛的“绿色小屋”和畅通的物流运输体系,油城环卫正在探索“垃圾分类+”模式,对“垃圾分类+快递服务”“垃圾分类+家政服务”“垃圾分类+社区电商”等多种服务模式进行积极尝试,努力将“绿色小屋”打造成为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在提供多元化便民利民服务的同时,提高与居民的互动度,不断开发新的收益增长点,实现“小绿屋、大收益”。(记者 商雅雯)

新闻推荐

东营区 聚力“双招双引”蓄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报讯近日,在东营新城吾悦文旅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内,只见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该项目由上海新城控...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