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着力办好“转诊一件事” 医院多服务让患者少跑腿

东营日报 2021-01-27 15:35 大字

本报讯 “以前只是小病在区里看,现在人们大病也在区里治疗了。这不,遇上疑难杂症区医院里还帮着联系省城和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可以‘拎包’转院,安心、省心。”近日,在河口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医的患者家属王女士谈起“转诊一件事”政策实施时万分感慨。

近年来,如何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做强本地医疗资源一直是河口区党委政府着重考量的“心头事”。为此,河口区主动作为,借助医共体改革的东风,着力办好“转诊一件事”,让医院多服务、患者少跑腿。

河口区分别在河口区人民医院、各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立区级转诊服务中心、“转诊联络室”和“转诊服务点”,健全完善区镇村服务网络,打造区镇村“三级”转诊服务联络中心,精准区分患者的病种等级,围绕留、请、转,分类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诊疗服务。

同时,河口区医疗机构设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施多项就诊优惠措施:区内上转转诊患者“免预约就诊”“优先住院诊疗”,下转患者“免住院起付线”等;转诊至外地医院的,则提供“一对一”服务。通过实施病种分级,明确了区内医疗机构收治病种目录、下转病种清单,着重提升当地医疗机构“留的能力、请的经验、转的服务”。

“留的能力”得到提升———河口区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龙头单位,通过引进设备、招聘人才,开展了心脑血管介入等20多项新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医康复等学科开设病区,并引进19名紧缺专家,对骨科、心内科、中医科等科室进行重点建设,为留下患者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进人才、技术下沉,通过医共体牵头医院派驻业务骨干担任业务院长,派驻业务专家开展坐诊、手术及业务培训等方式,“输血式”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牵头医院培训、进修等多渠道、全方位“造血式”提升基层业务能力。在河口区人民医院的帮扶下,六合街道卫生院的口腔门诊、河口街道卫生院的中医科门诊、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门诊、新户中心卫生院的病房均重新开诊或开放,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和诊疗收入均有所增长。新户中心卫生院与区人民医院开展紧密型医共体以来,2020年门诊人次增长18.38%;河口街道卫生院2020年门诊人次同比增长8.1%。

“请的经验”更加丰富———河口区人民医院与多家三级医院合作,建立了三级医院专家库,在患者需要时主动帮助联系院外专家前来手术、会诊。去年,通过外请市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9名专家,完成各类坐诊和手术3000余次,得到了广大群众高度认可。

“转的服务”更加贴心———对确需外转就医的患者,由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检验等先期准备工作,并负责预约市、省及省外医疗机构,将患者“点对点”送至上级医院进行诊疗,实现上转患者“免预约就诊”“优先住院诊疗”。同时,借助医共体内信息平台,建立沟通渠道,做好后期跟踪随访工作,引导病情平稳后的患者适时下转至区内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做到转诊环节无缝衔接。通过转诊服务平台,区医共体转诊服务中心邀请上级医院专家门诊坐诊突破1万人次,专家手术639余人次。

“转诊一件事”的实施,打通了河口区区域医共体建设的“关键路径”,有效提升了该区医疗服务水平,把更多医保资金留在本地,在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增强本地医疗机构发展后劲的同时,又可以吸引更多医护人员到河口区就业,有效实现了区域医共体建设的良性循环。

(记者 陈同磊通讯员 巴晓霞 胡玉霞)

新闻推荐

河口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解开服务“千千结” 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

原先开办企业需要跑审批服务、税务、银行、社保、医保、公积金、印章公司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3天时间;如今开办企业简化为2...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