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逐梦沃野绘新景

东营日报 2020-11-30 11:05 大字

“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的研学基地开展农业科研科普、种植养殖实践、亲农学农爱农培训等为一系列的科普实践活动”东营区龙居镇常青藤项目负责人王勇介绍。据悉,该项目建设了科研教学楼、劳作实践园等6大园区,积极培育“旅游+研学”“旅游+农业”等文旅新业态,迸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作为全市唯一成功创建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东营区高点站位,笃定目标———“乡村振兴工作要出精品、争一流、走在前列”,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总要求,按照“产业化支撑、多要素配备、样板化推进”思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产业作支撑14个高效农业项目激发新活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东营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规划打渔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科学谋划“一带N园”产业布局,现代高效农业项目14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43家,“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115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554家。近日,走进牛庄镇的双福福盛智能温室草莓种植棚内,果香四溢,红果与白花交相辉映。“培育品种是日本奶莓,市场价格初步定在80元一斤,十二月左右全部成熟上市。”项目办公室主任王磊介绍。

为加快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东营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农村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2万亩,“城南·葡乡慢境”“河畔林语”等农旅项目初见成效,13家农业经营主体列入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创建名单,样板片区建设有目标、有载体、有抓手。

人才为后盾“新农民”挑起增收大梁

日前,在牛庄镇金丰家庭农场一角,农场经理庞增华正在组织农机修整工作,农场里6300亩田地上,小麦长势良好,在雨水的冲刷下绿意更甚。“今年土壤条件好,明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庞增华蹲在麦田里拨弄着麦苗说。作为东营市首批职业农民,庞增华多次参加了全省的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青年农场主培训班、植保高层论坛等,视野拓宽了,粮食专业种植技术提升了,加上掌握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农场管理迈向现代化。目前,农场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农业产业示范园、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庞增华也获评山东省乡村旅游创业之星、齐鲁乡村之星,成为全国首批农民农艺师中的一员。

积极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出台《东营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2人,评选特聘农技员10人,在全省县区中率先开展职业农民中初级职称评审35人。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5处,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人才平台载体5家。大力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1010名创业人员提供担保贷款1.36亿元。

落实有保障美丽宜居乡村绘出新画卷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整治农村危房4404处,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实现全部村居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创建,90%以上常住庭院参与创建。同时,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探索建立油地联席会议、文明单位与村结对共建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从“建厕”向“管厕”的转变,建立“厕污智能管护系统”,旱厕改造资源化利用项目被农业农村部等3部委选入全国典型案例,《全域“顶格化”推进,农村环境展“美颜”模式新常态》等多个案例被评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

逐梦沃野绘新景,乡村振兴谱新篇。凝聚各方力量,精心用情“雕琢”,东营区推动乡村振兴的图景不断向纵深铺展。

(记者 王雪 通讯员 刘叶叶)

新闻推荐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强化医疗投入 护航百姓健康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仙河镇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不断强化医疗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护航百姓健康。医联...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