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强化医疗投入 护航百姓健康

东营日报 2020-11-30 10:43 大字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仙河镇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不断强化医疗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护航百姓健康。

医联体共建 提升“软实力”

近日,家住仙河镇幸福小区的王女士在滨海医院接受了胃肠镜检查,静脉全麻术后还未完全清醒,其爱人来接她时感叹道:“从术前的预约、用药、检查、肠道准备,到术后的护理,去东营做少说要跑三四趟,病人、家属都受罪,如今在家门口做完就回家休息了,真是太方便了。”

王女士能在家门口做上胃肠镜,得益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东营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打造医疗联合体的实质性举措。2019年7月起,依托定期坐诊专家及对口帮扶技术人员,医院加强口腔、康复、中医、外科、超声及消化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如口腔科先后开展了种植牙、牙髓电活力测试、根管再治疗术、前牙美学修复术等10余项新技术;康复科积极开展脊柱相关疾病的小针刀治疗、颈椎及腰椎疾病的正骨复位,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中医科成立了国医堂专家门诊,将中药煎药机调剂到滨海医院,国医堂已成为医院一大特色。

此外,根据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东营市人民医院定期或不定期选派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仙河镇医院开展手术、专题讲座、示教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日常诊疗工作,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开发区纵向流动。开通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开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合作共建以来,东营市人民医院向仙河镇共派驻专家百余人次,实现了“居民二级医院缴费,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

新设施投入 夯实“硬支撑”

市民丁先生近几天不小心摔伤了尾骨,去滨海医院拍片。让他想不到的是,现在根本不用耗时等着取片,片子已经传输到了门诊大夫的电脑上,而且会永久保存在云端,方便复查时调阅。

秒出片、即建档,智慧诊疗的背后是滨海医院新投产的云HIS系统。它将电子病历、健康体检、智能服务等17个系统模块上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现在,患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预约挂号、就诊缴费、报告查询;医生利用云上平台就能够调阅患者的历次住院数据、门诊数据,强化信息流通,提高治疗效率,为患者铺就一条从入院到出院的高效服务通道。

当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民生,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将投资8200万元对仙河镇医院基础建设、医疗设备、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主要包括新建医技楼、发热门诊,现有急诊、门诊楼、病房楼改造;购置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机1台,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3台,口腔颌面锥形束CT机1台,救护车一辆,PCR实验室配套设备等;更新医院信息系统,包括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查体管理系统等。目前,信息化系统已经过多轮调试进入使用阶段,口腔CT等医疗设备也已安装完成,医技楼、发热门诊拟于近日开工建设,整个项目预计2021年底完成。

油地资源整合开启新篇章

2019年6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仙河镇人民政府举行仙河区域卫生院所分离移交集中揭牌仪式,一块崭新的“仙河镇卫生院”的标牌挂在了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由此开启了油地资源整合、共同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在仙河镇卫生院防疫站,前来接种疫苗的幼儿络绎不绝。油田和地方居民都在此进行免疫接种,医疗人员也穿上了统一的服装。目前,仙河镇卫生院与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合署办公,在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下,根据开发区辖区内人口情况、居民就医需要及业务量,将镇卫生院承担的地方居民和流动人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免疫工作移交给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业务、人员整体融合,共同承担本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卫生防疫和健康体检工作。

感人心者,莫乎民生。仙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丁淑玲表示,医疗机构的发展备受广大居民朋友关注,下步将加大仙河镇医疗系统的发展力度,“我们将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等有效运行机制,突破困境,向好发展,尽全力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抓小事,恰恰体现了大智慧。

东营港经济技术开放区以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核心区为定位,以呵护本地区广大居民健康为己任,对港区医疗资源管理和卫生事业发展立柱架梁,明确规划,逐步实施。下一步,将适时进行开发区中心医院与滨海医院的整合,真正实现区域内油地医疗卫生资源的深度融合,创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区域医疗中心,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陈仕钊)

新闻推荐

游孙子文化园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启音部刘晓琪国庆节期间,同学提议去孙子文化园半日游。说走就走,坐上公交车,我们一起向孙子文化...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