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阀门就浇地 河口区“小农水”建设让浇地“三级倒”下了岗

农村大众报 2019-12-10 22:02 大字

农村大众报东营讯(记者唐峰通讯员张吉亮杨胜男)“我们浇地再也不用‘三级倒’了,直接打开地头上的阀门就行,省时省钱又省力。”12月4日,在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六合街道闫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民开心地说,“每年村里700多亩地里浇水都得一级级地倒,费时费力费钱,今年可好了,浇水不用倒了,村民家里那些管子什么的也下岗了。我们村这些地,也大多成了高标准农田。”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黄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2018年之前,农户灌溉需要逐级提水,费事费力不说,干旱时不能及时灌溉,可能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河口区六合街道水利站站长刘巍说。2018年,投资1100万元的六合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建设完工,并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区按照灌溉区、流域区统筹规划、规模开发,大片缺水的土地“解了渴”。谈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特点时,刘巍说:“项目采用玻璃钢主管道、PE支管道,能够大幅降低蒸发损耗。同时,新建了1座泵站,维修生产桥、节制闸6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项目区内年新增节水能力101.5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2万吨,受益群众0.57万人,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只是河口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河口街道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六合街道1.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户镇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河口区水利局2.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为什么河口区会如此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农田项目的建设?原来,河口区地处黄河下游退海之地,盐碱化严重,旱涝灾害频发、突发,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多数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维护成本高,极易形成内涝,已经成为制约河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要瓶颈。加大水利投入,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刻不容缓。“河口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区,黄蓝经济区建设把水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给河口区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东营市河口区水利局局长张学亮说。

“今年,河口区共有4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虽然计划下达时间晚,任务比较重,但是我们通过制定计划等,尽量部署落实,在今年7月20日已经完成了项目筛选,确定了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个,8月中旬完成了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河口区农业综合服务开发中心副主任程方武介绍道。

农业作为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本,今年以来,河口区通过对项目区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实行农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喷灌技术,不仅使项目区自身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而且带动周围地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刘巍说:“我们还将投资1120万元实施六合土地治理项目,将按照基本农田建设要求,以基本农田保护为目标,在现有农田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农田配套设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新闻推荐

债权转让暨催收通知书

根据济南晨烁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与东营市良信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现将(2018)鲁0591民初2030号判决...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