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冬枣成了致富“金种子”

黄河口晚刊 2019-11-02 00:42 大字

在河口区义和镇梁家村,妇女主任杨同花带领三十余名妇女组成合作社,不仅种出了无公害认证的生态冬枣,而且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全国各地,价格比大田冬枣贵一大截。冬枣如今成为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金种子”。

“干点啥才能让大家伙儿多挣点钱呢?”这是杨同花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然而现实是,村里的大部分老爷们都出门打工了,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娘子军”不仅干不了重体力活儿,连致富的门路也很难找。作为妇女主任,杨同花为此没少动脑筋。梁家村的水果种植远近闻名,这个只有360户人的村庄,却有着3100亩的果园,仅苹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200亩。“一筐苹果百十斤,一般的妇女根本搬不动。”眼瞅着种苹果这条路不可行,杨同花又把目光对准了“老朋友”冬枣,一筐枣只有三四十斤,妇女完全搬得了。

说起冬枣,杨同花还有一段“心酸”往事。杨同花种了二十多年的大田冬枣,这些年,冬枣不仅价格始终上不去,“名声”也越来越差。“一些种植户盲目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短时间内确实能够防治虫害、提高产量,却导致了‘药残超标’等严重后果。”杨同花说:“前些年,很多人砍了枣树改种别的。”

望着自家枣园,杨同花不忍心砍掉,却又一筹莫展。就在此时,她听说沾化的大棚冬枣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便赶紧带领村民去考察。考察期间,沾化满地“生金”的冬枣大棚让杨同花大开眼界,回来之后,便立即成立了合作社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很快大棚冬枣就显现出了“钱”途:以今年为例,大棚冬枣把上市时间提前了20天,价格每斤多卖两块钱。

更重要的是,大棚冬枣把药残超标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冬枣大棚最高温度超过40℃,害虫无法生存。同时,使用地膜除草,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就连施肥也是用豆饼等有机肥。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合作社请来专业机构把关,从土壤、施肥、用药到收获全方位监测,真正种出了“无公害认证”的有机枣。

为了帮助村民们大力发展大棚冬枣,义和镇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竹竿棚一亩地补贴1500元,钢结构棚一亩地补贴5000元。另外,义和镇联合山东途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互联网+乡村振兴”综合服务项目,发展本区域电子商务,对产品进行了统一品牌设计、统一包装制作、统一融媒体宣传。打造了义和乡村振兴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对每款产品设立质量追溯平台,提升了产品品牌影响力。提起网上卖枣,杨同花直竖大拇指:“价格更高了,我们合作社一半的枣是从网上卖出去的。”

认识到大棚冬枣效益好,村民们踊跃加入杨同花的合作社,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二十多户,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合作社60亩冬枣大棚,一年算下来纯收入约60万元。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杨同花信心满满地说:“全村大棚冬枣已有二百多亩,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争取打入更大的市场。”

(记者 王文朋)

新闻推荐

关于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李金昆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造集体人格。文化在任何一个经济...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