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破浪行 砥砺奋进谱新篇 东营市河口建区35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王晶杨胜男
1984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东营市河口区正式建立,到如今已整整35年。
35年间,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片片绿地绿意盎然,一座座美丽的城市公园,成为河口一张张精美的名片……35年沧海桑田,河口区跟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这片黄河三角洲最前沿、胜利油田腹地、总人口29万、2365平方公里的盐碱荒滩,已经蜕变成山东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东营北部经济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河口区作为山东省最年轻的行政区,黄河故道、退海之地赋予其历史厚重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等多种发展制约。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为落后者停歇,历届河口区委、区政府深谙其道。35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的河口人民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具备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符合河口区情、有益河口发展的现实路径,曾经一贫如洗的河口大地迸发出蓬勃的生机。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5.8亿元,是1984年的1172倍,年均增长19.5%;全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1.28亿元,是1984年的1457.8倍,年均增长23.9%。
从盐碱荒滩到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从现代农业示范区到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35年来,河口地区生产总值突飞猛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相得益彰的是,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优化发展环境
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2019年8月22日,中科钢研、国宏中宇(河口)年产11万片碳化硅衬底片项目开工仪式在河口经济开发区举行。
“山东国宏中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1万片碳化硅衬底片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占地68.8亩。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约7亿元,年均净利润约2.5亿元,企业年纳税总额约700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50余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负责人山东国宏中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勾喜满介绍说。
2018年2月8日,河口区政府与中科钢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中科钢研(河口)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河口投资实施碳化硅单晶衬底片项目,3个项目总规划投资19.5亿元。
2019年,碳化硅单晶衬底片项目破土动工。
而这,只是河口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缩影……
河口区是胜利油田的腹地、主战场,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均占据胜利油田的“半壁江山”。河口区纵观国内外能源城市兴衰史,另辟蹊径,坚持走“依靠油田,但绝不能依赖油田”的发展之路。包括石油化工在内,河口区培育形成了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925.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0.3%,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主引擎。
工业点燃了加速的引擎,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河口。在第二产业加速崛起的同时,第三产业也“不甘落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重点行业发展良好,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成为发展新亮点。目前,河口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00余家,鸣翠湖湿地公园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孤岛槐林温泉旅游区成为本届期全市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创建单位,成功举办了八届湿地槐花节和全国摄影大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大活动,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等称号。全省首个蚂蚁金服“千县万亿”项目落户运营,电商企业发展到205家,连续举办11届油品贸易洽谈会,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石油交易平台,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198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17万元,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4.59亿元,是1984年的1769.8倍。
抓住经济发展“命脉”,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河口区的决策者们透出更多的是忧患意识、机遇意识、争先意识。
多年的实践让河口人深深体会到,没有好的投资环境,引来客商也留不住客商,为此河口区牢固树立客商、地方经济、老百姓“三赢”的原则,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口区招商引资优惠奖励十条》《河口区社会化招商奖励十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一次办好”综合服务平台,所有窗口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无差别受理服务新模式,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和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实现“3545”改革目标,全心全力为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了你投资、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最佳投资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纷至沓来,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全区“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家、省内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3家,富海集团、中海化工等4家企业跻身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8706户;正邦集团、海螺集团、中科钢研、唐正新能源、新加坡澳亚、印尼佳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河口,与三峡新能源、新疆金风科技、齐鲁交通、亨通集团等央企、国企和行业领军企业不断深化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九月的河口,风光旖旎,秋意盎然。远处,片片芦苇正在吐絮扬花,迎风摇曳;近处,一幢幢厂房错落有致,一处处脚手架井然林立。谁又能想到,35年前,这里还是水乡泽国一片荒芜。
由于河口为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严重,植树成活率低,绿化难度大,“年年种树难成林,岁岁植绿不成荫”“电线杆子比树还多”成了河口建区时最真实的写照。如今,这里绿树环绕,城区林荫道宽阔整齐,绿化带色彩斑斓;这里生机勃勃,乡村田野生态林成片,处处瓜果飘香、青绿葱茏,一代代河口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终将昔日的盐碱荒滩妆扮成美好的绿色家园。
2006年,涵盖路域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的“三网绿化”工程正式启动。河口区人民摸索出了挖池筑田、淋碱改土等方法改善土质,随后进行适地适树、科学栽植、悉心管护。经过3年的奋斗,河口区城北一片不毛之地建起了城北防护林,新增林地面积3.34万亩,绿化面积13.54万亩,植树1900余万株,让绿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题与基调。
2016年,河口区3年增绿计划在全市率先实施。又是3年时间,河口区新增造林面积12.6万多亩,生态建设终赢得绿色满城。
金秋的河口,美得令人流连忘返。幸福感,是这座城市的决策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关系民生的政策措施,犹如暖阳温暖着百姓心窝。
“台风‘利奇马’过后,许多居民需要申请民生综合保险理赔。他们不用拿着材料来现场,在‘社区e家’上就能办理。”9月5日,在河口街道德盛街社区,工作人员张学东介绍道。
“社区e家”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以智能手机服务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社区”为主要信息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公开、自助缴费等便民服务,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业务。有了“社区e家”,居民不仅可以享受到快捷全面的服务,还可以通过系统发表意见或建议,参与到社区智慧建设中去,为社区服务管理添砖加瓦。
智慧社区、手机图书馆、数字阅读馆、音乐图书馆、朗读舱、文化馆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等一批批富有科技感的基础设施,不断充实着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少在河口生活了几十年的民众感叹:“在河口生活,享受着慢节奏,体味着高品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感觉活的特别有奔头!”
自建区以来,河口区便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城市书房、“悦读书社”图书流通服务点、乡村剧场、历史文化展馆(室)实现了城乡立体多层次覆盖。
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河口决策者们最坚定的态度。近年来,河口区在全省最早实行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残障补贴全覆盖;18次上调城市低保标准,13次上调农村五保标准,7次上调城乡医保财政补助标准,5次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5次上调老年生活救助金标准,综合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连续8年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列为全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坚持在政府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标准在国家规定的每人每年3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最高200元;开通城市公交,建成了集中供热中心,实现了城区24小时供气,彻底解决困扰市民多年的生活难题……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在发展民生这条大路上,河口区委、区政府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新突破!
以人民为中心
努力绘就区域发展新蓝图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新时代新征程,河口区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进取的河口人已经擘画了一幅高质量发展蓝图。前进的路就在脚下,关键要靠实干。河口区将全力实施融合、聚焦、开放“三大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环境打造、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和5个“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港区融合、协同发展,在深化创新“一极两区”新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努力谱写美丽幸福新河口建设的崭新篇章。
到2022年,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实现双重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全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平稳健康发展,在全市经济位次不断前移,在区域发展和全省城市中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区优势产业聚力做强、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7%左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9%左右,创新型经济形态初步形成。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土壤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降低43毫克每立方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美丽河口建设成效显著。
——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建成,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政府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集聚显现。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扩大,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合作能力大幅提高。
到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要素投入结构、产业发展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沛,发展动力强劲。
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幸福新河口目标基本实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6日下午,东营市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分析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对进一步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