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土地

东营日报 2019-09-12 16:53 大字

张家玮

我的家乡是东营市东营区的一个小村庄。家乡的土地很碱,须经黄河水的大灌和薄膜覆盖才有收成。村子西南面是一大片“口粮田”,是村民公认的好田地。记得小时候去割草,远远看去是一望无际白花花的盐碱结晶的“海”,很“壮观”!后来有了薄膜覆盖和黄河水大灌,盐碱地成了丰收田,人们开始拓荒种棉花。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村子周围没有了荒地。有人甚至把一些湾、芦苇荡、沟渠整平也种上了棉花。出村一看,庄稼如一片绿色的海,很漂亮。

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20多年,当我在城里扎根时,脑海中时常出现家乡的土地。家乡的土地虽是贫乏的,盐碱的,可没让我的童年受冻挨饿,最多的是欢乐。家乡的土地上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我就是从这里走出村子,走进了大学,走进了城里。

毕业后,我到外地当了教师。离开家乡的土地,我觉得自己没了根,似浮萍,感觉自己成了家里的客人。家乡的土地成了我永远的牵挂。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二十多年,可对家乡土地的牵挂更浓了。我深爱着家乡的土地,时刻关注着它的变化。家乡的土地由贫瘠变得肥沃,由盐碱变得不盐碱,由坑坑洼洼变得平整,由零碎逐渐连成片,由灌溉排涝设施的贫乏变得完备。这些变化凝聚了父老乡亲的汗水和智慧,也折射出国家“三农”政策的变化。

我爱家乡的土地,更爱家乡的父老。那天,父亲指着一座新坟说一位老人去世了。我心里一震,老人曾抱过我,逗我玩,还给我理过发。当看到苍老的父亲,我很惶恐。母亲走得太早,我尽孝太迟!总想着先奋斗再行孝。如今,我已深刻地认识到“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不能等的。父亲年事已高,我们还能再见多少面?我暗下决心,让父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这几年,家乡的土地经常出现在梦里,成了热泪,流到嘴里暖暖的,就有了家的味道。父亲隔几天就打电话,说着家乡的变化。我总认为父亲在哄我,让我开心。他说家乡的田地又变多了,化工厂拆了,又变成了田地。田地进行了大整平,水利设施进行了整修,灌溉排涝一应俱全。

去年,父亲打来电话,说村里的田地要进行流转,村民要集中居住,说人们不需种地就能领到钱。

我急匆匆赶回了家。

家乡真的变了。没有土地的父老乡亲,转眼成了领工资的人,家家户户拿到了让人惊喜的一笔可观的土地补偿金,个个兴高采烈,想着如何享受现代幸福生活。人们还可以到附近的工厂打工挣钱,骑电动车上下班就行,或干脆步行。

走在熟悉的土地上,我感到了国家“三农”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变化。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速,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守住土地红线,保护好耕地,通过土地合理流转,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布局,发展生态优先,践行“双山”承诺已在努力中。

我魂牵梦绕的土地正在悄悄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父老乡亲们正在用汗水和智慧奔跑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路上。

看着这一切,我流泪了,艾青的诗又在耳边回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新闻推荐

全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9月10日下午,全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宣读东营市工作方案,邀请省司法厅行政执...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