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花园里绽放璀璨的文智之花 东凯小学课程重组下的“文智课程”构建与实践

东营日报 2019-09-10 17:03 大字

本报记者 赵鹏飞 通讯员 黄全增

衡量一所小学好不好的标准是什么?校园大小、学生数量、生源质量、考分高低?这些量化的指标都不是,是学生们身上的精气神儿和眼睛里灵动探求的光芒!

走在东凯小学的校园里,总会遇到迎面走来的学生主动问好。下午走进他们的课堂,大家在每一个特色校本课堂上进行着实践与探究,有的流露个性,有的沉迷实验,有的静心描摹,有的轻舞翩翩……每一张脸庞都很自信,每一个眼神都很专注。

东凯小学是一所美好的小学,是的!虽然她只走过了八个春秋,却有许多国字号、省字号的荣誉,有国家级、省级的优秀教师,更重要的,是拥有着1700多名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的学生,他们是跃动在东凯小学最有生长力的因子,散发着文化与智慧的光芒。

2011年,东凯小学办学之初,就确立了“提升公民素养、小手牵大手共同提升公民素质”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建设人文、和谐、典雅的书香校园,培育智慧、健康、友爱的文明少年”办学理念,提出了“言行文明、志趣广雅、基础宽厚、视野高远”的学生发展目标。构建了以文智文化为课程根基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实施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重组、建构具有特色的“文智课程”,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1 德育润心,为教师发展提供有益滋养

学校育人靠课程,课程建设则要靠教师。“教师”、“课程”、“学生”三个主体虽互为因果、彼此互动、相互改变,但教师更是课程重组的设计和实施者,优先提高教师素质是课程重组的保障。学校以《润心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为线索,秉承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的理念,先后编制了《东凯小学师德学习材料汇编》《东凯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材料》,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骨干教师、党员和各类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陶冶情操,把师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学校还致力于基于课程重组的“文智课程”体系建构研究。通过研究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了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单纯把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教学内容当成终极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从学习的课程中得到了发展,关注的却不多。现在,学校要求教师要在批判性思维的引领下形成甄选与开发构建课程的能力,具备“大课程”意识。“文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思考与行走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整合教材、重组课程的能力,更提升了教师对教育境界与教学实践的思考。

学校通过优化校本培训内容,创新校本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结合文智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中与分散、面授与自学、模块与专题、观摩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将国际视野、志趣引领、教学基本功、教育理论、学科知识、班级管理、课程整合与开发、媒体技术运用等培训内容有机整合,明确了教师培养的目标,科学设计了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东凯小学积极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实施分层团队培养模式,丰富校本研修形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培训质量。根据我校教师业务水平及年龄特点,确定了“教坛新星——— 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梯级教师培养模式,将教师划分成四个专业成长梯队,实施分层定位培养。多次聘请省教科院专家张斌博士、市教科院专家季俊昌、郭子平、孙传文等到校指导教学工作,以“省市级名师进校园”、“名师导航”、“以老带新拉动式帮扶工程”、“教学艺术节活动”、“教师社团活动”、“名师讲坛”、“读书沙龙”、“整合课研讨”、“同课异构”、“教学基本功测评”等校内教学研讨活动为载体,通过重组后课程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开阔教师的眼界与视野,提升课程理念,实现了教师队伍专业化跨越式发展。

制度完善提高队伍质量。学校先后出台《东凯小学校本研修制度》《东凯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东凯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东凯小学教师进修培训经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保证校本培训等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学校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东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方案》《东凯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全面细化和量化教职工工作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和改进发展的作用,形成了学校管理规范体系的基础,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学校内部资源,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工作成效四个方面具体设置了评价指标与考核办法,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彻底摈弃分数崇拜,做学生的行为楷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有力保障了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累累硕果。从当初的市级教学能手挂帅,到如今的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领衔;从课程认识的零起点,到如今人人参与课程研究、个个都是课程专家;从班级管理的生手,到与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引路人,学校所有班主任都取得了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学校从一无所有的新校、薄弱校,到省市闻名的优质学校,乃至成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实践基地。课程重组唤醒了教师课程意识,强大的课程开发能力也成了东凯小学教师的一大特色。

2 根固枝茂,文智课程体系打造育人新模式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让课程成为育人实践的主阵地。东凯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借鉴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和基因重组原理,以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重组为策略,以文智文化为根基,以构建“文智”课程体系、建设与文智课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为目标,把分科课程重组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身心素养四个板块的小综合课程,各个素养领域的课程开发设计均基于课程标准,通过学科内、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多种整合方式进行三维目标定位、学习资源统整、学习方式确定和学习内容结构重组。重组后的课程弱化乃至消除了学科壁垒,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做好“干”课程的校本化。“干”是校本化改造后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学校遵循“儿童的认知依托的是整体,过于专业、分化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这一学习规律,基于课程的核心素养和知识关联性,打破学科界线、对学科体系结构重组:将语文、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与人文学科有关的课程科目整合为人文素养课程,课程内容分别从《语文与修身》《人文英语》《润心德育》三个方面具体设计;将数学和科学、信息技术等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课程科目整合为科学素养课程,分别从《数学与思维》《快乐科学》两个方面具体设计;艺术素养课程内容按照学生生理及艺术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技四个方面统筹课程内容。身心素养课程内容划分成三级水平,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四个素养板块构成了文智课程的“干课程”。

凝练“枝”课程。“枝”是学校层面开设的体现全面发展理念的特色课程。“枝”课程分为学科拓展型和综合实践型两种。

学科拓展课程包括音、体、美、科普教育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40余种不同小门类,在学校层面开设,每周周一、二、三、五四天下午,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四大素养校本课程菜单中选课走班,找到喜欢的伙伴、教师、课堂,自由学习。拥有了“枝”课程,国家课程才更加丰满,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丰富“叶”课程。“叶”课程是教师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为孩子个性发展开设的“微课程”,也就是各班的班本课程。“微课程”的出发点是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有的教师具有表演天赋,申请了班级故事表演课;有的老师擅长绘画,开设了儿童绘本课;有的老师文化底蕴深厚,开展了文学阅读课;还有老师注重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创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口文化课程……还有的班主任动员家长或自己的亲友参与班级的课程建设和文化营造,更是创新了班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学生们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合理调剂学习进程。学校把文智课程和固定班级必修与特色课程全员走班选修融合起来,根据重组后课程的特点灵活调节课时时长,采取微课时、小课时、标准课时、大课时、超大课时五种课时设计以满足不同课程的个性化需求,保障了课程实施的质量,提高了课程的效益。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解决了课程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整合后课程作用和价值的发挥需要落实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构建起一套与之配套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才会让目标落地生根,让重组后的课程彰显生命力。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师根据各个素养领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征建构了系列与整合后课程配套的“助学课堂”、“1+i课堂”、“知行合一体验式德育课堂”、“智趣课堂”、“启智课堂”、“合美课堂”、“阳光课堂”等系列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建立基于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进步。课程评价是课程研发的重要环节,文智课程是从育人角度进行的整合,以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考查学生课程目标实现程度为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程度,更多地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动机、学习能力评价纳入整体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学业质量、身心健康三个维度设置具体评价指标。同时变单一评价主体模式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采取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成长记录、分项测评、专项展演等方式,实现了学生关键素养的具体化测评,发现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反思。

建设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服务学生全方位发展。学校资金、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所学校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东凯小学课程重组使学校的资金、设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化,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将这些物质条件也进行了配置整合,每学年投入近150万元以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学校还先后配备了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现代教育设施,构建了数字化的教育平台。设置了数学探究室、思维创新实验室、以3D打印为主的创客空间、科技馆和消防逃生演练馆等30多个功能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 文智兼修,让学生独具斐然的精神面貌

检验课程改革的标准是学生的发展。东凯小学的“文智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从“封闭”到“开放”,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潜力全面激活,真正实现了“人人有特长,个个有亮点”。每个学年,学校都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区级以上赛事中获奖。

人文素养领域,刘夏宁、劳竟航、曹皓然先后荣获全市十佳美德少年光荣称号,周琪睿等同学在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发表,张成乐等3位同学在第二十届语文报杯征文比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徐金璇等同学获得国家二等奖,孙飞扬等15名同学获得省级特等奖,近40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和省级二等奖;科学素养领域,孙家禾等同学在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在七巧科技系列比赛中先后有11人获国家一等奖,26人获省一等奖,56人获市一等奖,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东营竞赛5人获一等奖;身心素养领域,学校派出足球、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育舞蹈等多个项目的200余人次参加比赛,荣获全市小学足球比赛第一名7个,全国体育舞蹈比赛一等奖20多人次,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项目也多人次获得省市比赛前3名。艺术素养领域,课本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合唱《读书郎》分获省一、二等奖,器乐、舞蹈节目多次在全市、全区参加展演获奖,张浩然等在演讲和主持比赛中表现出色,被市电视台聘为主持人,学生的水粉画、儿童画、泥塑、书法等作品也多次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人有特色,个个有专长,已成为东凯小学的学生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升孩子们的生活品质。”校长曹玉泮说。东凯小学通过重组课程“探路”核心素养的培养,助飞学生梦想,涵养着孩子们的智慧人生。这样的学习生活,将会使孩子们学会求知,懂得友爱,收获坚强和勇敢,开启生活快乐自主、生命幸福成长的旅程,更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明、智慧的种子,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新闻推荐

全国优秀教师 李玉玺

李玉玺,男,1979年11月出生,1998年毕业,大学学历,教育硕士,高级教师,现任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语文教师。先后被评...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