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一中学: 让学校育人文化涵育思想滋养心灵

东营日报 2019-09-10 16:50 大字

本报记者 魏安栋 通讯员 季俊昌

九月的东营,天青,云淡,风绵。走在东营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一草一木闪烁着葱茏与诗意,也积淀着文化与力量。

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管理团队、一流的育人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市一中成为广大学子成人成才的沃土,成为广大学子修习成才的殿堂。

三十一年的发展过程中,东营市一中获得满满的荣誉,而今年教师节前夕,东营市一中又接过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作为东营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东营市一中实至名归。

“文化是壮大学校最温暖、最柔韧、最挺拔的力量。”东营市一中校长史本泉深知文化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正是东营市一中在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格外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与精神文化引领的初衷,他们敢于真正为社会扛起育人的大旗,让育人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管理育人文化 凸显“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管理育人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内在灵魂与外在载体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的最高价值追求,需要一定的载体去实现,而学校建设育人文化恰恰就是这一有效的载体,二者是内在灵魂和外在载体的有机结合,“魂”以“体”为表现,“体”以“魂”为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市一中加强学校精神育人文化建设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加强学校精神育人文化建设方面,市一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把握学校育人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和扩充学校精神育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和谐的人文精神,高雅、丰厚的品位,来设计、规划学校精神育人文化建设的各项要素,建设优良的学校工作作风,严抓校风、教风与学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学校在管理育人上努力实践“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的办学承诺,坚持关注人的发展,为人的学习服务。在管理中不断强化人本理念,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学生教育管理改革、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使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建造了一个安宁而又充溢着活力的教育环境。学校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研究管理育人文化实现路径的主题,出台了《东营市第一中学章程》,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校务委员会。还创新建立“学生学力激励性评价制度”,以学生现有水平为起点,进行激励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整体改革,通过开发实施学生学力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建立促进学生学力发展的策略和技术,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力。

课程育人文化 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市一中作为一所蓬勃生长着“育人文化”的学校,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改善师生心境、愉悦精神、丰富心灵、激发心志、爆发创造潜力的地方。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载体,也是学校的“产品”,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决定着学校育人的质量,其特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特色,其设计与实施能力决定着办学水平。

近年来,市一中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营建课程育人文化生态系统,从“育分”到“育人”,回归课程价值初心,开发实施“敬学”育人课程,激活师生的求知热情,激发了探究潜力,促动每个人不断提升学习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育人文化成为一种持续发展力量的教育。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学校组建科研团队,加大学校课程开发力度,注重强化面向教学改革和教学一线的课题和专题研究,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校着力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品牌特色课程,构建具有市一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北大先修课程等校本“自助餐”。作为山东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市一中编写了《国家安全教育读本》,普及了国防安全知识,提升了国家安全意识。

此外,市一中顺应普通高中发展的世界趋势和现实要求,在办学内容和办学模式上积极探求新的发展和突破,积极开设高中国际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完美的融合中西教育之长的高中教育,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习者,提升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人生技能,发展学生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能力,给具有潜质的学生创造冲击世界顶级大学的机会。

学校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形成了不仅暗合当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而且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的“东营市一中126课程实践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同步开展抓实教学组织管理创新工作,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青年教师优质课、同课异构课、教学能手示范课等,推广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市一中让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参与课程评议活动。校本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真正实现了“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的目标。

课堂育人文化 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智慧发展

文化性是课堂育人本质属性;课堂育人文化就是以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为核心,运用文化的体验、陶冶等方式营造文化育人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场体验,具身认知,陶冶情操,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完整人”的教育目标。

市一中积极探索实践学科育人课堂模式,做到“一个阵地、四个统筹”。一个阵地,即:学科课堂。四个统筹,即:统筹各学科,统筹教学各个环节,统筹名师、骨干教师优势,统筹校内外资源。市一中正在推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程教育,是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进行学习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信息化环境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这是一种接轨未来教育的重要课堂教学形式。

自实施的翻转课堂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先自主学习教材,然后通过视频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其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主动的探索新知识,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市一中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程教育,重构课堂育人文化,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真正提升。在课堂育人活动中,市一中教师们以生活、精神世界为基础,以“对话”“理解”“体验”等方式方法开展,从根本上防止课堂育人的变异,有效地实施课堂育人活动。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回归到文化生活中,坚持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

活动育人文化 充盈学习生活 缔造幸福人生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育人不止于学校,更不局限于课堂。多年来,市一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切实践行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以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育人理念,有计划、有目标地精心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建构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育人文化。

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市一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校教职工树立起“校园无闲人,人人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校园处处是德育环境,分分秒秒是德育时间”的大德育观,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组建学生活动的多种载体,探索挖掘富有特色的德育资源,不断完善“分时期,有重点,分层次,成系列”的育人模式。

市一中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研究活动育人文化最高追求的主题,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案》,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育等,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达到实现育人的目标。还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入校教育、学期分阶段教育、青春期教育、毕业教育等有关德育活动,以简便易行、喜闻乐见为原则,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寻找突破口,狠抓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狠抓传统美德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德育案例和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将德育主题有序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系列化、课程化、特色化。

学校认真落实两操一课,重视学生的艺体特长,阳光体育、艺术校园成为新名片。坚持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组织了大课间阳光跑步、拔河比赛、篮球赛、足球赛、迎新接力赛、机器人大赛、相约黄河口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同时,积极打造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团、阵地,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健康成长。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在青少年中弘扬志愿者精神,做好校内志愿者和校外志愿者服务工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同共建单位的联系、交流,开展各类“学工、学农、学商”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参与面,使之成为学生工作的特色品牌。

班本育人文化 用智慧唤醒智慧 用生命润泽生命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班级是他们活动的主要空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文化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学生。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则在于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基于此,市一中提出“班本育人文化”的概念:学生基于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及各项活动而形成的富有班级特色的文化,体现了全班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优良传统、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活动准则。构筑班本育人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班本育人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班委成员学生选,班级决策学生定,班级事务学生管,各项工作学生监督,真正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由此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认识到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还权于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从一定意义上就是还给学生独立成长、自我提升的机会,而教师则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

与传统的由“班主任”到“学生”单向的命令式沟通不同,班本育人文化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双向互动,这也是学生平等、师生平等、家校平等的重要体现。从效果上讲,双向的反馈肯定要好于单向的命令、告知等。在市一中,除了日常管理中的师生面谈等常见的沟通方式,双向的调查问卷、校讯通、问卷星、“五最评选”已成为常态化的沟通渠道,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老师,让家长更公正地评价学校。在班本育人文化框架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班级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让每一名学生培养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东营市一中将坚持育人文化,发挥学校价值引领、规范约束、凝聚激励、素养提升的功用,把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己任,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提供内在的价值尺度和行动准则,不断地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陶冶道德情操、锻炼心智品性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文化支撑。

新闻推荐

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河口区第一中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李静郑靖靖通讯员李铭峥嵘岁月在无声无息中逝去,把睿智和淡然留在人们身上,那么,一个甲子的岁月流...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