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审计局 加强业务管理 提高审计质量

东营日报 2018-11-24 01:00 大字

今年10月25日至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对全市8个市政府组成部门进行了工作评议。经过评议,市审计局被评定为满意等次。评议认为,市审计局“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全面完成重大审计任务”、“深化拓展财政资金审计领域,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关注热点焦点问题,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探索创新审计管理,激发审计发展新动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质量就是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审计能否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评议意见提出,希望市审计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效率”,通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难题,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从市审计局获悉,该局从审计业务管理入手,进一步明晰审计人员责任、提高审计质效,使审计质量“有尺可依”,实现基层审计实践探索和创新。

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实行项目动态管理

“这是我们的审计项目动态管理台账。通过这个台账就能看出每个人的项目审计进度。”11月8日,市审计局法规科工作人员拿着一本表格给记者看。在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项目进度一目了然。

“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和项目管理,是搞好审计业务管理,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制定审计计划,这些计划是围绕中心工作科学编制出来的,是年度审计重点,除非特殊情况计划不能减少,完不成就会被通报。”工作人员说,每月调度和通报项目进展情况是落实年度计划的基本保证。为了让动态化管理有据可依,市审计局制定了审计项目限时办结制度,将审计项目按照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审计项目,规定了各型审计项目的限时工作日(人),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限时控制。

在项目分配上,市审计局探索“1拖N”管理模式,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相结合,把自然资源资产经济责任审计与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结,把今年的项目与往年的审计项目责任科室相结合。所谓“1拖N”管理模式,即对一个被审计单位而言,无论涉及多少类、多少个审计项目都由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都召开一次进点会,进行一次审前调查。该模式有效保证了每个审计组组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节约了审计资源,增强了审计项目的计划性和统筹性,达到一审多效、多能的效果。

审计计划有不少涉及“上审下”的情形,市审计局大力推行县、区审计局“大交叉”审计模式。交叉审既能发挥“上审下”的优势,又能弥补“上审下”因审计力量有限而造成的审计范围不宽、审计对象不多的缺陷。在具体实施中,市局统一制定审计方案、统一制发审计通知、统一定性处理口径、统一审计文书格式、统一汇总审计情况,为各县区审计局提供了突破创新、争先创优、交流提升的平台。

不打无准备之仗实现项目流程管理全覆盖

做好审计工作,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从前期项目审计责任到人到项目指导再到项目复核等,市审计局全面实现流程监管全覆盖。

依照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业务科室、审理机构、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管理的分级负责制。现阶段,市审计局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强化推行,每个人的责任都得到细化。例如,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审计组按照分工完成各自任务,按程序下达审计通知书,进行调查了解,编制实施方案;业务科室提出审计组长人选,指导、监督审计组工作,复核审计记录、取证情况、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

为严格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市审计局通过调查了解、审计方案编制、审计现场管理、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取证记录的编制等几个环节,严格审计程序,提高管控水平。在调查了解环节,摸清被审计行业、单位财政财务状况,重大经济决策实施和管理控制情况及薄弱环节,全面把握审前调查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在深入细致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可行、步骤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审计方案,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环节,充分利用现有制度规定和各项规范措施,加强审计工作全过程管理,监督各审计环节责任人履行好岗位职责,把握工作重点和方向,指导现场工作,及时发现案件线索,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牢固树立全市上下审计机关“一盘棋”的思想,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强对下指导。每年组织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质量大检查,检查重点除了执法、规范、业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等内容之外,更多关注审计目标实现程度和审计成果开发利用,抽调同类审计项目加以分析比对,揭示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管理机制的措施建议,促进下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水平同步提高。

项目审计越来越严格地把控对法规科工作人员复核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复核、审理人员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的工作态度,提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据充分、措施可行的复核、审理意见,确保审计复核、审理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审计程序、问题定性定则适用法律法规的监督,提前发现和修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审计项目质量缺陷。

成为自己的“考官”创新问责、考核和激励制度

“以前是法规科每年给审计人员打分,现在我们引入审计项目主审自我评分机制,法规科出草案,业务科室全员参与的方式,审计人员要给自己打分,自己是自己的‘考官’。”工作人员表示,考核结果是检验业务能力、审计质量的重要表征,必须让考核办法更加公平、更加突出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审计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项目主审按照考核办法自我评分,填写项目得分申报表,交由审理负责人核实,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每个人的考核结果,使每位审计人员及时知晓自己的考核位次,提高业务考核的公开、透明度。对于每期公示的业务考核垫底的审计人员,分管人事教育的领导要亲自约谈,被约谈人员要提出详细的原因说明和改进措施,由其分管领导签字后交人教科备案,年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和惩戒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审计能手。每两年由人教科、法规科联合组织,按照重实绩、看实效的原则,量化审计人员实绩考核指标,评出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成效突出的审计能手,并将此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重用有理有据,问责也不是空穴来风。为防止出现审而不深、审而不透、审而不报等质量问题,依据情节进行相应问责。同时,建立审计案件线索疑点库,实行全市审计系统联动,实现审计信息、线索的共享。线索疑点库设在市局法规科,各县区审计局、市局各科室单位主动提报线索疑点,由法规科负责归集整理,并提供索查,将线索提供者和使用者纳入考核机制,一旦查实,双方同等次同分值加分。

修订后的考核办法激发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每年年初,市审计局按照当年确定的审计项目计划,通过综合分析评判,确定市本级2至3个重点关注的项目,提早谋划,全程跟踪,精心组织实施,培养打造优秀项目。为更大程度激励审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工作人员透露,下一步,市审计局将引入审计项目竞标机制,把项目交由更适合的审计人员去实施。

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市审计局加强基层审计业务管理的做法深植于审计市情,让审计质量“有尺可依”,成为新时期打造“强基层,铸铁军”审计队伍的重要抓手!(记者 刘冬辉)

新闻推荐

消防安全月宣传

活动现场。(图片由通讯员提供)本报11月19日讯(记者徐文君通讯员司蒙蒙)19日,记者从东营区三中获...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