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东营工业向高质高端跨越发展
◆2018年,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东营市将安排100个市级重点项目、192个市政府投资项目、97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10个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将推动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加快向创新发展转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加快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魏东李明
4月17日,山东省2018年度两化融合深度行启动仪式暨东营市“企业上云”大会在东营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相关专家和部分云服务商企业代表开展政策解读、业务交流和相关培训,旨在加快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向高质量高层次跨越发展。
东营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占了很大比重。在传统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成为该市在这场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中取胜的关键。经济转型升级需要魄力和勇气,更需要关键点和突破口。
“去年东营的石化、轮胎、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实现利税663亿元。”东营市长赵豪志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可能把这些产业推倒重来,必须立足实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新动能既来自于新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来自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老树发新芽”,是新旧动能转换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东营在不断探索。
“靠规模提效益、靠低价产品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靠硬件设施打天下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必将是石化行业未来的发展主线。对于我们企业来讲,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海科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晓宏告诉记者。
无疑,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海科集团深知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致力于构筑“开放创新研发体系”。作为一个传统的石化企业,海科围绕着国家产业升级方向开展技术创新,投入的创新项目无一不是国家“十三五”鼓励发展的行业,并且部分项目拥有核心高端技术。
海科欧铂公司,以石墨烯研发生产为起点,不断开拓石墨烯下游应用;天东制药从原料药开始,逐渐发展制剂,进入制剂领域,助力我国医药业发展。海科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人才的体系,过去两年时间,集团先后引进行业领军人才10人,高端创新型人才20余人。人才结构方面,现有博士16人,硕士127人,高端人才比例不断攀升,为集团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以海科集团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企业在东营不断取得突破发展,也带动了全市传统企业的整体提升。资料显示,东营市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主导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东营市已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市,是国内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子午胎、离子膜烧碱、阴极产能均居山东省第1位,并先后获批国家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写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离不开“培土施肥”,离不开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创造出适宜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2018年,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东营市将安排100个市级重点项目、192个市政府投资项目、97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10个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将推动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加快向创新发展转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加快提质增效。
同时,东营市将突出抓好企业创新,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并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筑巢引凤,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产才融合计划。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谢岩涛雒古城涛雒古城坐落在以丁肇中祖居为中心、半径大约300米的地域上。古城东西长610米、南北长573米,是座一椭圆形的城池。古城设东“观海”,西“望岱”,南“朝阳”,北“奎...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