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古城(五)

黄海晨报 2018-04-27 02:35 大字

本报记者 谢岩涛雒古城

涛雒古城坐落在以丁肇中祖居为中心、半径大约300米的地域上。古城东西长610米、南北长573米,是座一椭圆形的城池。

古城设东“观海”,西“望岱”,南“朝阳”,北“奎光”四门。在西北设有“水门”,四门均设有吊桥。城墙高8米,城上道宽4米,内外两面由石头筑城,城上每隔1.5米以青砖筑有垛口1处。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各置炮台两座。城外离城基15米,有宽约10米的护城河,深约2米。

涛雒到清代中后期,已成为鲁东南重要的商埠和文化重镇。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9月,太平天国遵王、捻军统帅赖文光和鲁王、蓝旗旗主任化邦(任柱)率捻军攻取青口,直指涛雒,时任清湖北督粮道兼按察使、主持使“以旨回籍办沂属团练”的涛雒绅士丁守存辇炮以赴,配合日照县知县张书升、安东营千总郝元杰在虎山堡、界牌岭布阵防堵。五日后,捻军撤走。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冬,丁守存倡议乡绅集资修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18日,开始修城。丁守存撰《涛雒筑圩记》以记之:

庚申(清咸丰十年)之冬,予因公回里;皖捻焚掠青口(今江苏赣榆县境),人有戒心,各谋踞山入海为自全计。与诸父老议筑圩,人有难色。迄辛酉(咸丰十一年)

春,寇警日甚……乃就涛谋集其事……

经始于三月十八日,度地周九百六

十余弓(一弓为1.6米,360弓为一里)……至七月而

规模粗具。八月二

日皖捻入境,濠

陴(陴,城墙

上的矮墙)尚

未完备。幸海

潮大至,贼不敢逼,北窜而去。乃益加浚筑,添置炮台10座。十 月 贼 南旋,安堵无恙。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自秋迄冬,捻逆驰海滨者数月,竟以照境为战场……附雒数十村居人,咸倚此圩以永保。

第二年(1861年)七月,捻军李成部由皖入鲁,假道日照。八月初二,兵临涛雒,城墙上的矮墙尚未完备,幸好海水涨潮,涛雒圩壕潮水涨满,捻军不能逾越,不得不退兵。

此城修好以后,城内的大户人家集资成立了民团。白天巡逻,夜间收起吊桥,关闭城门。良好的治安环境再次促进了涛雒商业的发展。《日照商业志》(1985年11月出版)记载:

清代,山西典当商张元梓来涛雒,建筑二层木板楼房(山西式)三十六间(原为供销社院),开办“德源”当铺。咸丰年间,涛锥丁家开办“广记”商号,主要收购土特产品,如生米、生油、披猪等,运往上海,再运回当地所需要的布匹、大米、面粉、糖类。最后发展到有大风船、土地两千五百亩,成为涛雒最大的商号。1856年(咸丰六年),开办了“裕源”商号,经营菜庄、茶庄、土特产综合业务,他们精心制作的“京冬菜”销往上海、北京及东南亚各地,驰名中外。同治、光绪年间开办了“协记”“同生”“益昌”等商号。宣统年间,潍县的绸缎商进入涛雒,立号“同元福”。

民初,涛雒商业已有船运业、金融业、土特产业、百杂货业、中西药业等,据不完

全统计,立字号的就有一百二十余家。以“恒记”“广

记 ”“协记”为最大,都有上千亩土地,资金六十到百万银元不等,主要出口土特产品,进口百杂货、粮食、棉织品。“德士古”“亚细亚”“美孚”“大明公司”,系青岛各大公司在涛雒开办,业主都是外县人。同时旅店、饭店、澡堂、理发、照相服务业也都有大的发展。

庆和商号是当时涛雒著名商号——— “广记”的衍生商号,经营农业、商业、海运业,南通江浙,西连沂蒙,为民国初年著名的农商资本实体;其创始人丁惟晋曾经担任过清末5县知县,丁惟晋的三弟丁惟鲁原为清代进士,担任过北洋大学校长……

至今,庆和商号还在涛雒镇留有一座两层小楼的建筑。在涛雒仿古街路北,是一座青砖的二层小楼。这座东西走向的二层楼,每层四间,四个木窗户,西山墙二楼还开一木制小门,门顶则是青砖拱形结构。在日照市文物局提供的一张黑白图片上,这个拱形小门连接的是一段拐角的露天楼梯,后拆除。

就在庆和商号的东面,一段残垣环抱着商号,这是涛雒镇留下的唯一一段古城墙,墙下的小道正是当年涛雒棋盘街的一部分,其走向呈八卦形状。当年丁守存设计这样的街道,是为了防攻击、易逃脱,不易受到攻击。城内的主要道路用青石板铺成,运输货物的车辆竟然在石条的中间压上了很深的

车辙,涛雒城的商业繁荣程度可

见一斑。 

新闻推荐

世界读书日东营市民阅读习惯调查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也是所有读书人和做书人的“生日”。你读书了吗?你喜欢看什么样的书?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市民、市中心城区部...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