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帮扶真金白银支持 东营区鞭策“慢牛”出活力
□记者李志海李广寅
通讯员刘童田报道
本报东营讯初冬时节的黄河入海口,天蓝地绿水碧气清。走进东营区牛庄镇牛庄村,只见硬化的路面干净整洁,两侧栽种的花木黄绿相间,村民们忙碌把特色农产品打包装箱,粉刷一新的村委大院内,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往来络绎不绝。
然而以前的牛庄村是什么样子?“两委”班子矛盾不断,工作成堆无人管,群众懒闲散,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
东营区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城乡交错,油地交织,民情村情社情复杂。东营区委把“后进村”整治作为一项事关农村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利民实事来抓,区领导以上率下、迎难而上,建立党建责任区制度,以镇街为单位,将全区划分为10个责任区,每名区委常委认领一个责任区,明确要求必须转化一个“后进村”、打造一个示范点,否则年终考核就是不称职。
东营区区委书记燕乃敏主动承担了最难啃的“硬骨头”——牛庄村,对软弱无力,形不成领导核心的村级班子,燕乃敏果断进行调整,加强村级组织各项制度的建立,落实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工作。发挥牛庄村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的最大能动作用,依靠该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引导村民兴办运输、商贸流通服务,招商引资,开拓市场,村民们致富信心倍增,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同样的地,同样的天,为啥很快把身翻?”东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长林介绍说,抓“后进村”整治与发展、稳定相辅相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据了解,东营区委实行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建立信息、资源、问题整合推进工作督查机制,对“后进村”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形成了区、镇街、村三级齐心合力抓提升的新格局,从而使23个“后进村”都像牛庄村一样变得稳定繁荣,村干部立足实际寻找发展优势,乱村稳定了,弱村变强了。
油坊村是史口镇一个仅有619口人、555亩耕地的偏僻小村,土地少,发展空间小,村里负债较多,村班子不和谐,戴上了后进的“帽子”。负责帮扶的东营区区长王峰积极探索村里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在党建和民生上花大气力抓整治。“以前村组织涣散,闹不团结,村里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可自打王区长进了村,请来能人当村干部,村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现在的村干部办法多、热情高、干劲大,产业发展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靠农副产品深加工富起来的村民隋连强兴致勃勃地说。
“对弱的后进村我们坚持调整优化班子与提升工作能力相结合,对11个班子不团结的村进行调整,举办干部素质能力培训班17期次,并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以党员示范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东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长林结合整治实际对记者说。他介绍,村级组织乱的主要症结在于制度运行不规范,对乱的“后进村”,坚持基础规范与矛盾化解相结合,推行村级事务决策村镇联议、全程纪实、村务联席会制度,明确村干部坐班“八个一”职责,规范村级工作运行,逐村梳理信访问题,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穷村的主要症结在于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他们坚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内生动力相结合,实施产业项目带动,开展企业帮穷村活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层生。
前不久,25名机关干部自带行李、炊具,奔赴“后进村”进行新一轮帮扶。据介绍,这次帮扶,按照平均每村不低于25万元的标准,驻村干部要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改善村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有效保障办公运转、为民服务和党建工作开展。同时,按照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总额的60%确定村两委非主职干部绩效补贴,保证他们专心从事村两委工作,从而抓住了基础组织建设的关键人。
23个村23朵花。如今这23个过去的“后进村”悄然发生了变化,争致富、比奉献,已成为村民们的追求,农家书屋、家庭KTV、科技嫁妆展示了村民们的良好道德风尚。23个后进村转变提升,正在谱写东营区新农村建设的绚丽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东营市已提前一年零两个月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累计实施改厕171814户,成为继滨州、淄博外,全省第三个全面完成改厕任务的市。据了解...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