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沉源头治理 明集乡: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农村大众报 2020-12-08 14:27 大字

对矛盾纠纷案件进行专题会商研判。经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入户回访当事人。大棚种植户纠纷云端联动,现场进行调解。利津县明集乡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不断强化阵地建设、推进资源下沉、充实社区力量、完善调处机制,着力构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努力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

整合资源建阵地

打造“1+3+N”新架构

按照“做强乡镇、做实社区、做精村庄”的工作思路,建设乡级矛盾调处中心1处、社区矛盾调处中心3处、中心村矛盾调处室10处,实现了全乡无缝隙全覆盖。一是打造乡级中心平台,整合党建、便民服务等资源,推进矛盾调处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三个中心”一体建设,设立矛盾纠纷调处窗口4个、便民服务窗口10个、农村事务管理窗口4个,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将党建、综治信访、司法、网格化服务、扶贫、农经等15个站所统一调整到中心办公,变“轮值”为“常驻”,实现了部门集合、人员集中、办事快捷。设置了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信息研判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打造信息研判、网格管理、矛盾化解一链式管理平台。今年以来,依托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专题推送”“吹哨报到”,先后开展私搭乱建、挖土倒土等集中整治行动6次,整治问题120余起,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政府部门“单兵作战”向综合力量和群众工作队伍“协同作战”的转变。

二是建设社区矛盾调处中心。将全乡38个村庄分区划片,建立东堤、马望、滨水家苑3个社区矛盾调处中心。每个社区调配1名乡工作人员、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定人定时定点联系,区域内村“两委”成员轮岗值班,实现了人员力量上的充实到位。真正推动力量向基层下沉,关口向群众前移。

三是把村级矛盾调处站办出特色。在全乡确定10个中心村建设村级矛盾调处室,作为社区矛盾调处的延伸,坚持资源整合、一人多能,发动和利用好“两委”成员、“五老”人员和网格员的作用,织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一张网”。

创新探索建机制

打造“高效化解”新模式

在规范运行闭环流转机制、吹哨多元报到机制、会商研判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优化流程,以高标准、创品牌的理念,打造矛盾纠纷调处“最优解”。一是打造品牌工作室。在乡镇中心创设了“说法”工作室和“拉达”工作室,打造“诉调”和“民调”两个品牌,构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疏导、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工作模式。二是建立日常巡查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发动网格员开展“走百家入千户”矛盾纠纷排查和社情民意收集活动,确保第一时间将矛盾线索摸上来。每天召开舆情晨会,确保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每周组织矛盾纠纷“信息研判”,对辖区内发生的群众来访、民生热线、网格员巡查反馈、上级交办件等问题线索进行研判会商。对辖区内集中出现的晒粪、占道晒粮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预警推送”。四是建立入户回访机制。对群众来访和实名信访,坚持入户回访100%,了解矛盾化解满意度情况,跟踪问效,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下沉力量建队伍

打造“多元化解”新格局

人员下沉到社区,是保障基层有人办事、有精力办事的前提。工作中,明集乡牢牢把握这个关键,推进各类人员下沉,发动群众参与,营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大环境。一是聚集人才资源。从机关干部、村“两委”、网格员等人员中,选配有特长的人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将综治、工作区、司法所等科室站所人员纳入调处团队,进一步打破身份界限,实现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的有机结合。对矛盾进行分类管理,坚持“一类一机制、一案一对策”,把握“快、准、专、特”四字诀,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在基层培树锻炼了一批基层纠纷化解的“名人”,如“警嫂”刘炳霞、“快嘴”张翠莲、“老书记”褚宝军等。明集乡高度重视群众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重要性,因势利导成立了“警嫂工作室”等5个矛调品牌工作室,充分利用乡里乡亲之间的情感纽带,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纠纷,将基层矛盾调处打造成为促和谐、保稳定的“前沿阵地”。

二是借力上级资源。聘任法律顾问6名,联系法官3名、检察官1名,组建矛盾调处“专业队伍”,作为法律释义、政策解读的核心骨干,为每个社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确定了1名驻点检察官、1名联系法官和1名法律顾问,设置了法律公共服务室、在线司法确认室,探索筹建了“云调解”室,形成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社会合力。

三是挖掘社会资源。对网格员队伍进行优化调整和增补,选聘网格员47名,招聘专职调解员8名,发动“五老”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先后有15名老教师、老党员参与到兼职调解员队伍,在全乡形成了以网格员、调解员为骨干,多元参与的调处队伍体系。在对其个案进行专题会商研判后,以情感为突破口,进行心理攻坚,安排能与其交流的工作人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认同,逐步化解其“心结”。今年以来,累计化解信访积案7件。(林智涛朱宝军胥志忠)

新闻推荐

牵住改革“牛鼻子” 助力发展高质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改革创新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葛铸聪通讯员王宁时间的指针滴答作响,又到年终岁尾。翻看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改革创新台账,这是...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