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建起果蔬工场

东营日报 2020-11-20 09:22 大字

近日,记者走进利津凤凰城街道智联农创现代示范园区,看到一辆接一辆拉满果蔬的车辆驶出园区运往全国各地。曾经的一片盐碱地上,拔起一座座大棚,一亩菜地顶上十亩好地种粮的收获。

“街道投资约1.6亿元,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大棚117栋,从一开始的一片荒芜到大棚拔地而起,仅仅用了67天的时间。建成的这个集绿色有机果蔬种植、销售、展示、体验、培训和企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誉为‘盐碱地上的果蔬工场’。”智联农创现代示范园区负责人杨健介绍。

在16号棚里,“合伙人”张会东和妻子正忙着采摘西红柿,虽然汗流浃背,却是一脸的喜色,他说:“今年西红柿市场行情很好,大部分蔬果走物流,这不刚给东北客商通过物流配好货,济南客商又打电话催促着说一会就来拉货,俺得快点摘。”

据了解,像张会东一样的“合伙人”共有54个,全是利津当地村民,是从122个报名者中海选出来,通过面议与公司签订了零风险股份合作协议,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俺以前在纺织厂打过工,也卖过油条,头一次改行种大棚西红柿,就纯落近13万元,能成为公司‘合伙人’让我走上了致富路。”在今年首茬优秀合伙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头等奖”的王盼高兴地说。

“以前,我们老百姓是靠天吃饭,如今不同了,致富种植全是靠科技。你们看,土壤成分、温度、湿度等各种植数据可直接在手机上看到,浇水、施肥、通风等各项操作也更为精确。”杨健介绍,“园区的每个棚都是一个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的车间,严格按照81道标准工序进行蔬菜全流程标准化种植,园区内的果蔬全部采用一棚一码,全程可追溯,果蔬安全有保障,园区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目前,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已被列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

近年来,凤凰城街道农创工场主要采用“投资商+运营商+合伙人”的运营模式,强调“拎包入驻、零投入、零风险、高回报”,为入园业主提供“物业式”和“保姆式”全流程、标准化服务。即棚内底肥、种苗等由工场先行垫付,农户只需到棚内,付出劳动力,进行劳动生产,按照技术员的指导,保证产品产量和品质。园区统采统收,合伙人收益取决于他种植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时,园区还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生产出农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的“合伙人”进行奖励,对不遵守生产规范、经营不好的“合伙人”进行警示、劝退等,这种零风险,无投入、收入高的合作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合伙人”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园区农产品质量。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王萍)

新闻推荐

利津县公安局举行涉案财物集中返还大会

近日,利津县公安局在枣园村大集举行涉案财物集中返还大会。涉案财物集中返还大会集中展示了县公安局开展专项行动以来...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