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谈创新社会治理 奋力打造“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样板地 访北宋镇党委书记陈善泽
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这些“金字招牌”,是利津县北宋镇工作成效的体现。“北宋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坚持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抓重点、补短板、强机制,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样板地。”北宋镇党委书记陈善泽如是说。
坚持“一盘棋”,形成党建引领大格局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北宋镇党委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与推进中心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连续两年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年度突破项目,党委会先后18次研究。2019年,创新党建引领“一网多层、一格多员”社会微治理体系,2020年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党委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抓,构建起了党委领导、一贯到底的工作态势。
部门“协作”促融合。围绕社会治理涉及面广、头绪多的现实问题,北宋镇围绕“系统建设、整体推进、深度融合”的推进思路,积极整合党建、网格、公安、民政、宣传等职能部门力量,成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行动支部”,将46名包括网格员在内的社会治理一线党员有力整合、有序推进、有效落实,明确项目目标、谋划有效载体、绘制实施效果图,有效破解“不愿联”“不好联”等问题,真正实现了部门“握指成拳”、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考核“动态”可量化。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建立“每月一清单、每月一销号、每季一评估、每年一考核”的“四个一”工作办法,每月依托“主题党日+”活动,突出差异化、实效性,向各职能部门、行政村制定“六个一”工作提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每月对重点工作进行销号管理,让工作落实成效可量化、可考核。与此同时,严格奖惩办法,对推进得力、示范带动力强的村,加大对村集体和村干部的直接奖励;对任务落实缓慢、甚至不推不动的村,从严处罚。这样一来,让全镇各级党组织共同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的责任和自觉。
筑牢“大防线”,构建多元共治微体系
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关键是推动源头治理的创新,实现“治已病”与“治未病”的有机统一。
织密“一张网”。就是建立健全“镇——— 片区——— 基础网格单元———主次街巷———户”五级治理网格层次。按照一个行政村划分为一至两个基础网格,村党支部牵头细化村庄“微”网格,以街、巷为单位,划分村内主次干道,将附近村民划街入巷,明确每户“门前三包”责任范围,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绘制“微”地图,让每户村民都有自己的街巷和责任,全方位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组建“一支队伍”。从选人、定责、提能上狠下功夫,激发社会治理骨干力量活力。将社区民警下沉片区任副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任村网格长,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公开招聘,选优配强76名专职网格员队伍。积极发动党员、群众认领“街巷长”,在基础网格创新构建“村网格长——— 专职网格员——— 街巷长———村民”的治理梯队,健全片区“网格治理人才库”,做到底情数明、力量充沛。
突出“品牌化”。坚持载体创新,大胆探索多元共治品牌,注入平安北宋“硬核”。比如,加快推广“数字北宋”建设,配置人工智能摄像设备,开展社会治理大数据分析,推动智慧警务、智慧安防建设。创设“老刘品牌调解室”,镇设总站、村设站点,打通矛盾纠纷调解“最后一公里”,推动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网格,加强源头治理。
牵住“牛鼻子”,健全务实管用新机制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围绕该方面,北宋镇着力打造“一约、两团、三会”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升级版。
完善一约,“划标尺”。坚持党组织主导,一片区一公约,一村一民约,围绕红白喜事、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等方面,为村民行为划定标线,以“村言村语”规范行为、传播文明新风。
组建两团,“解民忧”。组织党员认领街巷长,吸纳群众代表等群体组建街巷服务团,进街入巷、包片联户,每天巡查走访,每周街巷说事、每月述职评议,如今,街巷服务团已逐渐成为村容村貌的监督者、法律法规的宣传者、邻里和睦的维护者。整合法律顾问、社区民警、专职网格员等力量,组建片区法律顾问团,抓好合同制定、政策执行、纠纷调解,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大宣传、法律业务大培训、治安问题大整改”行动,实现基层问题就地化解成为常态。
定期三会“解民忧”。党组织领导下的街巷议事会、乡贤参事会、述职评议会,确保村级决策街巷参与、乡风文明乡贤助力、工作表现支部评价,群众的事情让群众有了参与感,提振了凝心聚力的精气神。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记者来到利津县利津街道韩大庄村国斌农场,一走进仓库便被堆积如山的黑黝黝、颗粒饱满的黑小麦所吸引。“我们的...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