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境内的黄河(12)
本期我们继续来探寻治理黄河的故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计130篇,其中《河渠书》作为《史记》“八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水利通史,为历代史书所效法,从而使整部《二十四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水利史料,司马迁在《河渠书》开篇就提到了大禹治理黄河的故事。
另外,据水利史研究表明,自王景治河后,黄河800年不曾改道,黄河出现了一个相对安流时期,也就是说从东汉到宋代,黄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决溢和改道,为这800年的朝代更迭、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治理黄河历来是国之大事,重视黄河,就是保证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多举措治理黄河泥沙
利用船舶器具搅动泥沙,借助水力浚深河道的试验始于宋代。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成立“疏浚黄河司”,先用铁龙爪进行浚泥试验,后又改制浚川耙,“两旁系大绳,两端碇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车绞之,来去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黄河水利史述要》),试验效果很好。拟自卫州(今河南汲县一带)浚至海口(天津附近),但推广和运用情况未见记载。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由利津铁门关入海,初时河道通畅,浚淤之声暂息。至光绪十年(1884年),河口淤积严重,游百川、陈士杰等先后用木船、小火轮(机船)拖带铁蓖子、混江龙等器具在铁门关一带上下刷涤,因笨重难行而未能收效。3年后,李鸿章令山东巡抚张曜从法国订购挖泥机器船2只,在利津太平湾进行海口浚淤试验,效果不好,遂将船只退还。此后数十年,没有再进行拖淤试验。
1977年,在天津召开的河口拖淤现场会上,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建议在黄河口进行拖淤试验。11 月21 日—29日,利津修防段、水文站在刘家夹河险工右岸浅滩试验拖淤。用3只机船分别拖带重87.4—292公斤的5种铁耙,在长300米、宽150米范围内,往返拖淤8天288趟。试验总结认为:利用耙具拖淤有效;拖淤效果与河床形态、水文要素有密切关系;耙具最好两面有齿;重量250—300公斤为宜;耙形最好为雁翅状;拖距长短视耙具重量、形状而定。
延长现行流路使用年限开发三角洲
1987年,清水沟已行水12年,尾闾河道淤积严重,泄流不畅,造成该年凌伏两汛河口地区漫滩受灾,迫使滩区油田两度停产。为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1988年4月6日,东营市、胜利油田、黄河修防处(现黄河河口管理局)决定联合在河口进行疏浚治理试验,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水沙为资源,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控导自然演变规律,以适应三角洲的新情况;在不影响整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现行流路使用年限,为充分发挥水、沙资源优势,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创造条件,为减轻下游凌洪威胁寻求新对策。”14日,完成首期工程设计,报经山东河务局审定并经黄委会同意后,正式实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截支堵汊、强化主干针对尾闾河段支汊、沟道较多,分流淤积严重的现实,采用木(钢)桩、苇(秸)、草袋、尼龙袋等简易材料,立堵、平堵结合,软堵、硬堵结合,人工、机械结合的方法进行截堵,先后截堵大小分水沟汊八十余条,促使尾闾河道众流归一。
束水导流、定向入海以当地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水位为标准,按照“溢而不垮”的要求,分别采用土工布包泥、土袋枕、苇石护坡、粘土护坡、砼块护坡等5种结构,新修、改修了长50公里的导流堤。
清障拖淤、疏浚河门主要方法是在拦门沙区开挖引河,采用定向爆破、船舶疏浚、机械开挖等手段清理河道阻水障碍,打通口门流道。对拖淤器具改进后,于1990年研制成第五代射流拖淤船2只。1988到1992年,每年组织群船拖淤,利用船刺、耙拖、射流冲沙、推进器搅动等方法在清7以下河段往返拖淤5000余台班。后因资金、来水及船体功能等多种因素制约而未再组织拖淤。
经过整治形势有所好转
其他措施按照宽河固堤,确保安全的原则,以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为防洪标准,修建北大堤顺六号路延长工程长14.4公里,末端与孤东南围堤相连,将河道摆动顶点下移到清7;修建分洪放淤口门18处,汛期进行放淤试验;1993年春在清10进行裁弯取直,开挖引河2000米。
1993年3月,黄河河口疏浚工程指挥部对黄河口疏浚试验工程进行总结认为,经过几年疏浚整治,河口形势已见好转,主要表现在:尾闾河道状况得到改善,河长延伸速度由疏浚试验前的每年2.60公里放慢到1.18公里。西河口以下河道主槽宽度普遍缩窄,平滩水深增大,宽深比接近利津至西河口有工程控制的河段;拦门沙河段滩槽轮廓明显;利津以下河道纵比降由0.89/10000增加到0.95/10000;同流量水位虽呈升降交替、以升为主的变化趋势,但与清水沟行河初期对照,抬升幅度不大。
拦门沙阻水程度减轻,向海推进速度由疏浚前的每年1.29公里减缓为1.26公里;顺河长度由7—10公里缩短到4—6公里;拦门沙区段河床平均高程与1987年相比,平均降低0.6米左右,最高坎顶高程降幅亦在0.1—0.6米;拦门沙区水、沙运动情况较好,1987年9月,施测清10断面以下河道垂线平均流速由每秒1.88米递减到0.57米,1989年8月,再度观测时,清10断面以下垂线平均流速、垂线平均含沙量及单位面积输沙量均沿程递增,泥沙粒径沿程粗化。1992年10月,重测亦如此。
河口防洪(凌)压力缓解河口疏浚整治开始后,由于措施得力,河道状况得到改善,河门畅通,泄洪淌凌较为顺利,3 年洪水不漫滩,两年凌汛未成灾,改变了疏浚前河口地区汛期经常小流量漫滩和凌汛期先卡冰封河的状况。防洪防凌压力得到缓解后,保证了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 闫雯雯 整理)
新闻推荐
┮ 来自重点工程项目一线的报道·“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叫响黄河文化品牌 助力沿黄乡村振兴
本报讯近日,在利津县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项目的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施工现场,卡车运输着建筑材料,在已显轮廓的民宿建筑前停...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