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跨越发展伟力系列报道之七 社工捧上“金饭碗” 利津县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

东营日报 2020-07-03 09:26 大字

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长期以来,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低、队伍流动性大、社区难留人问题突出。近日,利津县结合社区区划调整,制定《利津县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待遇保障体系,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

待遇有保障。2017年利津县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夯实基础保障,保障了社区工作有序开展。但随着城市治理任务加重,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与劳动付出不相称、同工不同酬等问题日益明显。原来社区工作者每月平均工资约2500元,人员流失比例高,影响了社区工作正常开展。“3岗18级”薪酬待遇保障体系建立后,社区工作者每月平均工资提至约4500元,并享受体检、继续教育、带薪年休假等福利。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按规定登记的,按照初级每月不少于100元、中级每月不少于200元、高级每月不少于300元的标准发放职业津贴。

晋升有渠道。过去,社区工作者工作没盼头,晋升无出路,新制定出台的《利津县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中,根据社区工作者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科学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以大专及以下为基础,在本岗位等级范围内,相同工作年限的社区工作者,本科学历的可提高1级,硕士研究生可提高2级,博士研究生可提高3级。只取得学历或学位证书的,社区工作年限分别视同增加1年、3年、5年。加大从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干部力度,工作表现优秀的,及时提拔重用,按程序优先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开展从社区书记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建立起了薪酬增长和晋升渠道,确保社区工作者工作有甜头、晋升有奔头。

管理有抓手。之前,社区工作者“干好干孬一个样”,日常管理难、考核评价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评议制度,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续聘解聘、薪酬待遇、奖励惩戒和调整岗位的依据。同时,根据业务素质、日常考勤、考核结果等,对基本合格、不合格情形进行了明确,并规定了应退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具体情形,建立起了奖优罚劣、能者上、庸者下的有效机制,形成刚性约束,解决“考核评价坏人难当”的困境。近期,利津县将根据社区工作者空缺情况,适时启动社区工作者招录工作,加速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 陈同磊通讯员 张瑞卿 谷建文)

新闻推荐

利津为优势产业安装智慧“翅膀”

□记者李明通讯员任万帅报道本报利津讯一整面墙都铺满了高清显示屏,整个生产厂区的三维地图直观呈现在屏幕上,46个重大...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