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一村一主题,一站一特色 每半月或一月安排一次集中志愿活动,进门入户服务

农村大众报 2020-05-13 14:44 大字

农村大众报利津讯(通讯员任万帅林妍妍)利津县按照“贴近农业需求、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思想”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突出“一村一主题、一站一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筑造“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每天早上8点,利津县高家村的耿荣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是村里的街巷长,负责的“民强街”住着16户人家。她每天逛三四趟大街,看看街上有没有乱堆乱放,问问街坊邻居有没有难事急事。一年多下来,已经和大家伙儿处得像家人一样了。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高家村积极探索“街巷长”志愿服务机制,将村内主次干道划分12条,全村205户村民划街入巷,选出12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担任街巷协管员,精准把脉群众的问题和需求,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公益化、个性化”的帮扶服务。

“上任之初,我们重点解决的就是村容村貌问题,之前各家各户的农具都习惯放在大门口,私家车也是随意停放,看上去比较杂乱。”耿荣美告诉记者,她们从自身做起,把自己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如今,大家都把农具整齐地摆在院内,私家车也按照统一标准停放,老街坊们出门方便了,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耿荣美介绍,街巷治理不光要解决好生活环境问题,还要提高村民的生活便利度和满意度。今年81岁的高振华跟老伴儿行动不便,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里有事情就会“麻烦”耿荣美。“荣美只要从门口走就会问一句有没有事情,每周都会来给打扫一次卫生,帮着洗衣服买菜,比自己的闺女来得都勤哩。”高振华说。

除了“街巷长”志愿服务,高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中草药产业、滩区黄河文化等元素,实施了系列文化下乡、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特色惠民服务项目,指导村民科学种田。同时,成立文艺队伍,深入开展“四德”教育,宣传尊老爱幼、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利津县还最大化整合利用党员干部、乡土文化人才、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引导各实践站成立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形成“群众点单”资源库,目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队伍162支,志愿者4.8万余人。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时间节点每半月或一月安排一次集中志愿活动,日常通过进门入户等方式,提供面对面服务。创设“灶”福邻里、紫藤树下话家风等志愿服务品牌21个,推动乡风村风民风向德向善发展。

新闻推荐

利津县162支志愿者服务队扮靓新时代乡村文明 一村一主题 一站一特色

□记者李明通讯员任万帅林妍妍报道本报利津讯4月28日早上8点,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的耿荣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