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秸秆“吐”肥料 农场养牛有名堂

农村大众报 2020-04-29 15:00 大字

4月22日,在利津县利津街道韩大庄村国斌农场青贮池旁,笔者看到裹在保温布下堆积成山的青贮饲料。“秸秆在别人那里是负担,但在我们农场可成了‘宝贝’。为了把牛养肥养壮,每年春耕秋收,我们都会把从自家农场和附近农户地里收割来的秸秆切碎倒入青贮池,添加上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密闭无氧条件下通过高温发酵和化学作用处理制成青贮饲料。这种饲料牛吃起来可香着咧!”农场负责人李国斌笑着说。

据了解,国斌农场是一家综合性家庭农场,园区周边环境优良,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经过李国斌六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成为集粮食种植区、良种牛繁殖区、肉食鸭养殖区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种养基地。根据市场调整种养结构后,良种牛繁殖区饲养母牛30头、子牛32头,创产值50万元;粮食种植区种植黑小麦40亩,年产量14吨,创产值8万元;肉食鸭养殖区饲养肉食鸭16000余只,创产值20万元。

眼下正值春耕春种时节,秸秆如何处理成了让人们头疼的事。“治理秸秆焚烧,关键要把秸秆的利用价值给挖掘出来。”李国斌说,我们农场早些年就花20余万元购置了一台穗茎兼收机,等到丰收的时候,便可以直接将秸秆分离出来,再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后通过高温发酵制成青贮饲料养牛。用秸秆加工制成的青贮饲料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适口性好,还有较高的清新度,牛吃了不容易生病,储存起来也方便,秸秆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为了保证青贮饲料的储存量,农场还会帮助附近农户收割庄稼,由于我们收割后能把秸秆再次加工利用,所以只要农户把秸秆交给我们,收割一亩地只需花费30元,相比雇用其他农业机械每亩地能够节省50余元。如果农户地里的玉米、小麦长得好、长得旺,我们还会免费上门收割。”李国斌告诉笔者,上门收割秸秆减少了附近农户的收割成本,有效防止了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穿过田间小路,笔者跟随李国斌走进绿油油的麦田,“接地气儿”的农家肥味扑面而来。“用秸秆制成的青贮饲料牛可没有‘白吃’,秸秆‘过腹’后还能滋养出优质黑小麦。”李国斌说,农场里的牛鸭粪便经过多层发酵处理后变身有机肥还田,大大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买化肥相比,每年自产的80多吨有机肥,至少可以节省2万余元。不仅如此,用有机肥种出来的黑小麦产量高、质量好,绿色又环保,价格也能卖得上去。过腹再还田,有机肥增加了土壤肥力,畜禽粪便同样在国斌农场打开了一扇发展绿色农业的大门。

秸秆养牛,过腹还田的模式让李国斌尝到了甜头,也让国斌农场的绿色发展鼓足了后劲。以前用来焚烧的秸秆,现在成了牛的饲料,以前难处理的粪便垃圾,现在成了有机肥料,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可以开源节流,成为致富的好途径。聊起今后的打算,李国斌指着不远处的牛圈说:“最近打算去周边地市的种牛养殖基地看看,准备再养30头牛,扩大养殖规模,在增收的同时帮助附近村子再多消化一些秸秆。”

不只是养牛有门道,李国斌也在为帮扶攻坚贡献着力量,尽自己所能为帮扶户拓宽收入来源,用行动为帮扶户铺出一条“致富路”。(任绍琛)

新闻推荐

利津沿黄崛起生态旅游产业带 投资1.6亿元农业园区67天竣工投用

□记者李明通讯员李伟伟王玲玉报道本报利津讯4月18日,利津县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推介暨“一品益津”品牌发布会在...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