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年前,县城的那排路灯

黄河口晚刊 2019-07-20 00:42 大字

国网利津县供电公司 韩文成

1946年1月,驻利津县城的解放区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印刷厂,用12马力柴油机带动1台4.5千瓦发电机发电,开启了利津县乃至黄河入海口地区用电的历史。“北海银行为便利商民夜间出行,特在重要街区及各机关安设电灯,在沿大圩头东街安好路灯,各机关及其楼房街区,亦将相继安装,商民交口称便。”我翻看《利津电力志》,找到这张1946年报纸的图片,我沉思许久。

七十三年前,这座偏远县城的那排路灯,带给人民的岂止是光明,带给人民更多的是心底的希望!这恰恰证明,我们党绝非少数所谓“学者”说得那样,是“土八路”、“泥腿子”。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一名电力员工,通过电力发展可以看到祖国的发展。女儿今年十三岁,上小学七年级,从小喜欢唱儿歌。有一天,女儿缠着我教她唱一首名为《十盏灯》的儿歌。我上网给女儿搜集儿歌的时候,发现从儿歌中能反映出电力的发展历程。

奶奶出生在清末民初。记得我小时候,奶奶教我一首关于灯的儿歌,内容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没有亲眼见过灯台,但是从歌词中可以想象,灯台的形状可能挺高,并且是靠燃烧食用油来照明的。母亲出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母亲教我关于灯的儿歌是“烧洋油,点洋火,灯不亮,来找我。”我当时问母亲,洋油、洋火是什么东西?母亲告诉我,洋油就是煤油,洋火就是火柴,新中国成立前,工业不发达,这两样东西大部分靠进口,所以俗称洋油、洋火。

哥哥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教我的儿歌中就有了电的信息,“灯头朝下,铁树开花。”哥哥小时候,正是胜利油田大规模开发的时期,我们村子周围矗立着五六个高达数十米的石油钻塔,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引来哥哥和玩伴的围观。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还没用上电,老师教我们的儿歌中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句。老师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到城里工作,住上楼房,家里用上电灯、电话。工作之后,我在县城安了家,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总共安装了18盏各式各样的灯。每到夜晚,整个县城灯火辉煌,道路两侧的霓虹灯,向人们诉说着城市的繁华。元宵节前后,县城会举办灯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五彩缤纷的花灯……人们在观灯猜谜,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我想,这也许是女儿让我教她唱《十盏灯》的原因吧!

有幸成为一名电力员工,更有幸从事宣传工作,有机会了解到利津电力的发展历史,了解到电力员工扎根在利津这片富有传奇的土地上,一代代传承着拼搏奉献的精神。“电”,是利津历史的沉淀,“电”,是利津辉煌的见证,“电”,是利津发展的动力。

“五颜六色狮子灯,活灵活现雕龙灯……”女儿用稚嫩的歌声,唱出了像蜜一样甜的幸福生活。沉醉在女儿的歌声中,仿佛看到北海银行渤海分行的灯光,如火种一般,在利津大地上蔓延开来,形成火红火红的一片……

新闻推荐

魏希英 一针一线皆关情

魏希英是利津县陈庄镇陈北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是一位古稀老人,更是一位始终活跃在拥军拥属一线的名人。37年前,她开了一家...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