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过大年

黄三角早报 2019-02-02 04:36 大字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每一个年,都是对年味儿的一次忧伤的告别;每一次过年,都是对旧日子的一次变形的模仿。春节前夕,我们还是要再一次地回头,看看陪伴我们长大的东营年俗,还是要再一次回头,轻嗅尚未远去的年味儿……

每逢春节,东营的人们除了要进行贴春联、放鞭炮、祭祖先、拜年、吃饺子、看春晚等传统活动外,还自发组织了各种具有东营特色的娱乐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营市历史的见证和东营文化的重要载体。东营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涉及传统戏剧、民间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类别。春节民俗中大家喜闻乐见的演艺形式有吕剧、盐垛斗虎、盐垛短穗花鼓、孙斗跑驴、老汉摔跤、利津舞龙、利津竹马灯、虎斗牛等,另外还有刘氏布偶、利津剪纸、虎头鞋等为新春佳节的到来“呐喊助威”。

民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煮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黏;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带你满街走。

欢天喜地“忙年”

腊月廿三送灶上天

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东营各家各户就开始筹备年货了,干干净净过个好年,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东营区、利津、广饶一带,自古以来有腊月二十三祭灶辞灶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灶神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腊月廿四扫除日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本地俗称“扫房”。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东营各地还有些禁规,腊月二十五是不许打扫屋子的,因为一直流传这一天是屋的生日,不能随便打扫,不过,现在这些只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

腊月廿五—廿九忙年高潮

至春节前两三天最为繁忙,家家户户添置新碗筷;赶年集(春节前最后一个集市,最为繁华热闹),买肉、买鱼、买鞭炮、买年画;备办食品,蒸年糕、蒸馒头、炸丸子、剁馅子(饺子馅)。

期间,民间所有借贷各作归还,旧时穷人多出走躲债,过年如过关,故春节又有“年关”之称。

腊月二十九,忙年进入高潮,一边煮肉炸鱼,一边给亲友送年礼,贴年画,贴对联,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家家贴道酉(对联)”的俗语。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除夕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饺子出锅后,各家男子到墓地上坟(也有的请老爷老嬷),请祖先回家过年。然后全家人放鞭炮,吃饺子。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人们一般都会整晚通宵守岁。俗语叫做“三十儿晚上熬一宿”。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正月初一爆竹声中大年到

春节早晨,吃完饺子后,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初三开始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本报记者宋永兴整理

新闻推荐

两会新话题 农业“新六产”引领发展新格局

“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施康华海洋牧场、澳亚乳制品加工等过亿项目5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8家……”今年的政府工作...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