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扎实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 创新工作模式,利津这样做
2016年6月,利津县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县。试点开展以来,利津县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大力实施残疾预防综合干预,普遍建立残疾报告制度,着力健全预防技术手段,有效控制了残疾的发生、发展,切实为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2017年8月,在中残联组织举办的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管理人员培训班上,利津县就残疾评定与残疾报告制度建立情况作了典型发言。
本报记者解岩通讯员王吉龙
四大保障措施
提供坚强保障
在工作中,利津县突出四大保障措施。除了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外,还科学制定了方案,出台了多项工作方案,提供政策保障。同时组建医疗专家组,提供技术保障。组织成立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残疾评定等专家技术指导组,选取县中心医院和县精神病医院5位医师,分别担任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残疾评定医师,明确产前筛查诊断、妇幼保健、残疾评定等承担残疾预防工作任务的机构、人员和工作流程,为筛查评定提供技术指导。并健全联动机制,提供制度保障。整合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资源,拓宽筹资渠道,制定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建立残疾预防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三级预防网络,加强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专业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指导,创新残疾预防方法技术,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模式,切实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四大干预项目
服务更多人群
利津县还实施了四大干预项目。包括高危孕产妇筛查、诊断项目。定期进行产前筛查技术质量分析与评估,全县筛选高危孕筛查、诊断500多例,孕前优生检查率超过80%。对接受产前筛查阳性并接受产前诊断的孕产妇或产前筛查阳性并追访到妊娠结局的孕产妇,按每人600元标准予以补助。
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项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儿童残疾的发生。目前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80例;对复筛阳性并接受0-6岁诊断的残疾儿童(核心是听力、智力、肢体、视力和孤独症五类残疾),按每名残疾儿童5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省补助经费200元)。
同时还有残疾评定项目。加强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残疾鉴定标准和办理程序,实行月集中办理、上门服务制度,设立服务大厅和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言语残疾评定室,对于能够到县参加评定的残疾人,给予发放20元的交通补助费,不收取任何残疾评定、鉴定费,真正实现了“只跑一次腿”。并建立残疾报告制度。设立单独档案,建立残疾评定补贴制度,实施残疾评定政府补贴,定期收集资料与汇总,形成统一的残疾信息管理体系。目前,各乡镇(街道)分别建立0—6岁残疾报告制度,利津街道、明集乡为7岁以上残疾报告制度试点乡镇。自开展残疾报告制度以来,共上报0—6岁残疾儿童信息144人、7岁以上残疾信息92人。
精准康复
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聚焦两大重要抓手。创新方式,开展残疾预防宣传。结合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爱耳日、爱眼日等,组织开展“推动残疾预防、建设健康利津”等主题活动,采取残健融合互动表演、知识讲座、现场义诊、文艺表演等方式,进行残疾预防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印发残疾预防知识等宣传材料4万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000余份,播放宣传口号和公益广告200余次,播发微信、手机短信2万余次。
精准康复,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利津县全面实施特殊儿童精准康复救助,资助残疾人安装假肢、助听器和助视器、精神病救助、辅助用具适配等服务,扩大康复体育进社区、进家庭范围,为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提供“量体裁衣”式精准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并制定出台《利津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成立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领导小组、专家技术指导组,并以村为单位成立由村(社区)康复协调员和医生共同组成服务小组520个。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精准康复服务率85.53%,其中辅具适配率100%。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马正拓通讯员李男周末岛城将迎来大幅降温,记者15日从交运集团青岛汽车总站获悉,为了让环卫工们做好防寒...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