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香飘黄河滩
□记者李明
通讯员于向阳张聪聪报道
本报利津讯初冬时节,寒风渐起,坐落在利津县黄河大堤西侧的凤凰城街道东潘村岩卫家庭农场,却是一片红红火火,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一探究竟,原来都是购买沿黄优质大米的顾客。
“水稻是咱自己种的,大米是咱自己加工的。你看,大家都认准了我的绿色无公害大米,每天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真是越干越有劲。”农场主潘岩卫笑滋滋地说。
不要看岩卫家庭农场现在这么红火,2年前,这儿还是一片荒碱地,芦苇丛生。“坝西土地偏碱,村里的年轻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农场这100亩土地便成了撂荒地。眼看着土地资源浪费,还不如对100亩土地进行流转。于是,以1亩300元的价格承包给村里的潘岩伟。这样一来,每名村民不仅能够获得300元分红,更能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竞争力和收益率。”东潘村党支部书记张青华告诉记者。
尽管当初芦苇遍地,可谈起刚接手这100亩土地时,潘岩伟却是志在必得。在农场的投入上,他毫不含糊,先后投入25万元承包土地,实施芦苇粉碎、土地整平、开挖沟渠、修建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又在原有拖拉机、收割机、旋耕犁等农机设备的基础上,添购深耕机、打药机等设备,种植条件逐步完善。
种植技术上他也不甘落后,请来青岛农业大学的王建林教授进行指导。“刚开始种植水稻时,水稻患了稻曲病,正是及时听取了王教授的建议,才节省了2000块的农药费。”潘岩卫说,从去年,他便开始使用王教授的稻种、麦种,经营农场的信心倍增。
提起效益,潘岩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0亩水稻产量按10万斤来算,加工大米后,普通大米卖2块5一斤,香米卖3块5一斤,10万斤就将近30万元。再加上今年新建的16亩大池塘,放养3000多斤鱼苗,明年上半年就能上市出售,整体收益比外出打工强太多。”
谈起农场下步规划,潘岩卫思路非常清晰。目前,他正在和邻村洽谈着100多亩土地的流转,承包后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小型加工厂也将扩建为中型加工厂,生产大米、石磨面粉、挂面等产品,再利用稻糠、麦麸发展鸡鸭鱼鹅养殖事业,养殖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形成无公害、循环种养模式。同时,上马一套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产品源头管理,让老百姓吃的明白、吃的安心。
在利津,一个个像岩卫家庭农场这样的特色产业正在黄河滩区陆续崛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新动能。
新闻推荐
利津县卫计局以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服务年为载体,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工作...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