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书记”史朝阳:规划黄河风情生态园,带村民致富带感情驻村已把自己当成东街村人

黄三角早报 2016-10-26 11:06 大字
“第一书记”史朝阳(右一)经常跟村民们坐在一起聊家常。利津黄河大桥北部,紧邻黄河大坝的东街村是一个城中村,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征用,在村里居住的也多是年龄较大的村民,从2012年开始,如何让这个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小村子变得更加富裕成了“第一书记”史朝阳的重要工作,他想到了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了黄河风情生态园,其中体验园以“开心农场”的形式对外多户承包,每亩效益翻了30倍。

想方设法让村民受益。

第一书记

走街串巷“聊”出主意

22日,记者来到利津县东部这个有着138户村民的东街村。东街村透着七八十年代村貌气息,宁静又整洁。“第一书记”史朝阳就被下派在这个村庄里。

史朝阳告诉记者,2012年刚开始来东街村居住的时候,他成了村里年龄较小的人,“这个村庄属于城中村,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耕地面积较少,只有黄河滩区的480亩土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或经商。”

史朝阳刚进村子的时候,不知道该为村民们致富做点什么,他就开始“走街串巷”。“刚到村里的前两个月,我每天都到村里转转,看到有人的地方就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收入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想从他们的真实需要入手开展工作。”

史朝阳说,他跟村民们聊天时发现,他的工作不能仅仅修一条路,建一个文化大院,应该着眼于产业帮扶,即使他以后调回原单位,村民们还能多挣钱才行,“后来和村两委商量,他们也认为修建基础设施会造成浪费,后来就想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土地流转。”

东街村王建明书籍告诉记者,刚开始在村里说土地流转的时候,也有的村户不同意,“我们就和史书记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也碰到过难题,最后做通了110多户村民的思想工作,顺利将480多亩地流转整合,最后我们商议后决定开发黄河风情生态园。”

规划黄河风情生态园

建“开心农场”

走在东街村东侧的黄河大坝上就能看到滩区上地标性的红色大门牌,那就是黄河风情生态园的入口。在村两委及村民代表10多次外出参观考察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黄河风情生态园依托黄河滩区自然地貌串联起“一带二城三园四区”。

史朝阳介绍,按照规划,不仅有沿黄河大坝经济林果带,还有娱乐城、餐饮商贸城、农耕体验园、果蔬采摘园、休闲垂钓园,还有苗木花卉观赏区、水上游览区、特色狩猎区和cs野战区,“目前经济林果带种了红富士苹果,明年就能采摘,还发展了农耕体验园,也就是‘开心农场\’,同时还有70亩鱼塘,作为垂钓区,另有170亩左右的承包大户种植经济作物。”

22日,记者在“开心农场”看到,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菜地里种满各种蔬菜20多种。72岁的颜先生是100多户“开心农场主”之一,在县城居住的他每年下午都会骑着自行车来自己的“农场”。

光体验园的效益就翻30倍

机械化生产,两个老人就能装满“大粮仓”

64岁的王建明和62岁的姜春光是“承包大户”,他们今年种植了小麦和玉米,200立方米大小的“粮仓”里堆得满满的,“现在都是机器收割、耕种,以前我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没想到会再种地,但现在我们两个人就能完成170多亩的收成,收麦子时3天就入仓了。”

据介绍,体验园以每分地300元的价格对外承包,有100多户“农场主”,原来每亩地最贵的承包才100元一亩,但现在效益翻了整整30倍。同时,140亩的采摘园和70亩的养殖区,在2013年年前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被承包了出去,年收入10万元,如果再加上二期规划的餐饮区、野战区等收入,年收入预计可达到20-30万元。

史朝阳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东街村人,带着感情驻村,也把村民们当做了自己的亲人,“刚来的时候,每天住在村里,自己家里的事顾不上,七八十岁的老父亲还要帮忙看孩子,自己回到住的地方,自己做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觉得日子很难过,但现在没那个感觉了,每天很充实,村里人看见我都很热情,见面就跟我主动聊家长里短,我觉得这就是收获,并且在村里久了,处理基层矛盾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都是难得的经验。”

新闻推荐

三位“第一书记”与村民创办协会“抱团”种树在致富路上“留下一支永不撤销的番号!”

三位“第一书记”正在汀罗镇耐盐林木科普示范基地和林业协会会长查看树的长势,商量下一步发展规划。本报记者宋贝贝摄胡建明、杨友军、张晓民三人是派驻到利津县汀罗镇三个村...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