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主体带来新潜力“这五千亩水稻都是咱的”

黄三角早报 2016-09-26 00:00 大字
◥孙波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贝”。▼黄澄澄的水稻连成一片。同样一片地,交给不同的人种,会有不同的收成。如今,随着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给东营农业带来了新面貌、新潜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利津恒业绿洲家庭农场,来看看他们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路南是别人亩产100斤的棉花路北是他亩产1300斤的水稻

这个时节,从利津县陈庄镇堐西村南边的河堤上俯瞰河滩,会看到上千亩水稻长势正旺,这些稻田中间没有田垄,而是连成一片,绵延不绝。

孙波是恒业绿洲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也是这片水稻的主人。由于常年劳作,46岁的孙波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苍老,在他看来,此地水源丰沛,种植水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还有十几天,这里就将迎来新一季水稻的收割,机械手们正在对机器做着调试。农场里试验田、育秧棚、农机仓库应有尽有,灌溉和排涝沟渠配备齐全。孙波颇为自豪地指着远处河堤底下一座白房子说:“我这农场的界一直延伸到白房子那里。”孙波还在刁口等地经营着近4000亩水稻。

黄三角早报记者注意到,在育秧棚旁边有一条田间小路,这条路南边的棉花长势糟糕,高度严重不足,结出来的棉桃小得可怜,“一亩地能产100斤就不错了,”孙波有些惋惜地说道,“这是当地的老百姓种的。”

道路北边则是恒业农场的水稻,稻穗饱满,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预计亩产能达到1300斤。”而因为水稻市价要高于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利润也更为可观。同一条路的两旁,环境基本相似,收成却是天壤之别。

事实上,这片河滩地土质不好,不利于庄稼生长。但在孙波的整治之下,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在恒业农场成立之前,堐西村的村民一直是守着“聚宝盆”,过着“苦日子”,这片河滩地连年欠收甚至绝收。“我本人就是堐西村的,从东城开车回家经过这里的时候,经常看到好好的庄稼泡在水里,非常心痛。”

买农机不手软,聘人才不犹豫向天灾和盐碱地发起挑战

山东从来不是水稻的主产地,然而现代科技却让地域差异变小。

据孙波回忆,在流转堐西村这1500亩土地之前,他就已经有了10年的水稻种植经验,再加上他从胜利油田植物保护站与水稻打交道的时间,可谓是经验丰富的“老农民”了。所以他在这里种植水稻,是凭着多年经验做出的理智之举。

近几年,一种说法甚嚣尘上——种粮不赚钱,孙波对此并不认可。“不赚钱的根源在于效率低下,传统农业土地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当然赚不了钱,”他说,“把土地集中起来,大规模机械化运作,怎么会不赚钱?”

在恒业农场的农机仓库里,孙波向黄三角早报记者饶有兴致地介绍了他的“宝贝”,“这个是植保机,就是撒农药的,那个是插秧机,把秧盘放进去,一会儿就能插完一亩地。”有了这些机器,才有了从育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才有了超高的生产效率和超低的人工成本。

在添置新农机的时候,孙波从不手软,两年内足以收回机械成本,后期保养费用几乎为零,机器闲时还可以租赁给其他农场

除此之外,那些看不见的投入同样重要。“从整地到挖渠,从铺路到建闸,所有工序都马虎不得,”孙波介绍说,“只有前期准备做足了,才能做到‘涝能排,旱能浇’,才能真正告别看天吃饭。”之前记者看到的那片棉花,正是因为排涝不畅导致欠收,的1500亩稻田,近三年以来,从未出现过因天灾减产的情况。

农场运作的精神核心则是经营管理。孙波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他聘用了1位主管经营的经理,还有2名主管技术的农艺师,另外还有4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之下,孙波游刃有余地经营着自己的5000多亩稻田。

不满足于种水稻

将“花样种田”

恒业农场种植的水稻主要以两种方式销售,“将其中一小部分加工成大米,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以稻谷的方式出售。”于是,孙波就开始琢磨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据孙波介绍,他正筹划建设一座中型大米加工厂,“未来直接出售大米,进一步提高利润。”他同时表示,因为大米是主食,再加上山东大米生长期长,口感好,所以不愁销路。

与此同时,在利津县财政局农业开发办公室的扶持之下,孙波的新式蔬菜大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前期准备,农场南边,蔬菜大棚的地基已经修整完毕。

除此之外,孙波还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想出了一条“鳖稻共生”的集约型发展之路。据他介绍,在稻田里养殖甲鱼之后,“说不定连农药都不用打了,甲鱼会将掉到地里的害虫吃掉,它们的粪便还可以肥田,”孙波说。

另外,甲鱼的经济效益更高,按照测算,一亩地可以养殖500只甲鱼,刨去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亩地甲鱼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2000元,而一亩地水稻的利润大概可以有600元。”如此算来,“鳖稻共生”之后,一亩地可以为农场带来至少2600元的收益。

作为东营新型水稻农场的先行者,孙波不满足于自己发家致富,还积极带动同乡村民和附近的两家同类型农场共同致富,堐西村部分村民正准备仿照他的模式种植水稻,告别欠收和绝收。有人说,他是真正做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新农民。

新闻推荐

利津县特困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再次提标扩围

利津讯为有效解决特困重度残疾人实际生活困难,年利津县进一步提高了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由现行的重残一级每人每月元、重残二级每人每月元调整为重残一级每人每月元、重残二级每人每...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