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进东营农高区看粮改饲:打通“草-畜-乳”环节

黄河口晚刊 2016-06-15 12:27 大字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记者从市畜牧局获悉,东营市将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以种带养、种养结合理念,鼓励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小黑麦等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切实提高东营市“草-畜-乳”配套生产的产业化水平。

在东营,粮改饲试点地区有三个:东营农高区、利津县、河口区。6月13日,记者驱车来到了东营农高区采访,从眼前的情况,我们以小见大了解到东营粮改饲工作的进展。

进入6月,阵阵暖风吹起金黄的麦浪,村民们往地里跑得勤了,希望在最佳时机抢收小麦。而在东营农高区则是另一番景象。

6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农高区花苑社区“粮经饲”三元种植区,这里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作为重要的饲草,小黑麦也进入了收割的黄金期。

据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片区种植总面积3440亩,由苜蓿种植区、混种试验区、小黑麦展示区三部分构成。其中,苜蓿种植区1210亩,单种苜蓿;混种试验区2100亩,开展11个模式种植试验,小黑麦展示区,分别展示了8个小黑麦品种。

记者看到,成片的小黑麦带着麦穗摊晒在地里,操作打捆机的工作人员将已经晾晒好的小黑麦快速打包,一撮撮散着的秸秆被机器“吃”进去,不一会儿就“吐”出一个硕大草捆。走进观察,这些草捆呈椭圆形,被一层层尼龙绳捆得非常结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草捆至少有八九百斤。记者试了一下,三个人才能推得动这个草捆。

一辆看上去类似挖掘机的农用机械发挥了作用,它将捆好的草捆从地上抓起,然后稳稳放到运输车上。不一会儿,满载24个的草捆的运输车离开,目的地就是大地乳业。这些草捆将成为这里一万多头存栏奶牛的鲜美饲料。

市畜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系列环节的打通,粮改饲具备了使“草-畜-乳”相配套的产业化效果。

据了解,东营农高区粮改饲主要由东营康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大、东营农科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10余名农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和技术指导,组建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该公司负责管理东营农高区国有土地近3万亩,其中3000亩高标准试验田全部配备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系统,基础设施配套,灌排体系完善。已经建设8家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20多项。

公司计划投资总额900万元。其中,田间基础配套设施投资200万元,设计了11种饲料套种模式。既可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丰富性,又可以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家公司引进小黑麦种质10个和苜蓿种质15个,进行不同品种(系)物候期观察、营养成分、生物产量、综合效益对比分析等试验,筛选出适宜在黄三角地区推广的优质饲草品种,并形成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据介绍,待优质饲草技术成熟后,该公司将向全市种植大户推广优质牧草,并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 李怀苹 马高超 张小杰)

■看看规模

东营市粮改饲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已增至50万亩以上

6月13日,农高区小黑麦已经收割并打捆贮藏,苜蓿已进入初花期,即将进行收割。

在100公里外的河口区新户镇,20亩小黑麦已完成青贮。青贮玉米、甜高粱和高丹草正处于备播阶段,不久将播下希望的种子。

另一个示范点——— 利津陈庄镇,套种的小麦和苜蓿,马上迎来收割期,不久将打捆送往各个大型养殖企业,生猪、肉羊、奶牛将品尝到这新鲜营养的饲料。

记者采访后才知道,这三个试点区域饲料作物的良好态势,是全市鼓励种植优质牧草的结果。因为这一点,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市畜牧部门数据显示,目前东营市苜蓿已形成集中连片种植态势。全市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地块6处。南部地区6200亩、北部地区3600亩苜蓿再生草分别于5月上旬和中旬进入初花期,并陆续开展第一茬苜蓿抢收工作。

除了苜蓿,东营粮改饲中的又一个关键角色是青贮玉米和甜高粱。采访期间,记者发现,青贮玉米和甜高粱都采用规模化种植方式,订单生产方式蔚然成型。全市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预计50万亩左右。综合多位畜牧饲料专家的看法,规模化订单生产既便于田间管理和收割工作的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和青贮质量的均一性,又加固了种养结合紧密度,有效降低种养业风险,已成为东营市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今年,东营市种植青贮小麦、小黑麦和燕麦共计4300亩,除部分小黑麦留作种子外,以上麦类饲草大全部调制青贮料,小部分调制干草。一位大型养殖企业的负责人说,麦类饲草小规模试种成功,调制而成的青贮料填补了青绿饲料空缺。 (记者 张小杰)

■盼盼效益

粮改饲之后种植户、养殖户双受益

目前,粮改饲正在全国多地陆续开展试点。在种植户慨叹“种草比种粮食挣钱”的同时,许多养殖户也表示从中获得了受益。

大码头镇蒋官村村民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今年种植了9亩小麦,产量约为10000斤,按照现在售价1.1元/斤测算,收入万余元,刨去物质与服务费用与人工成本约800元,每亩收益200余元。而对于秋季收获的玉米而言,受价格走低影响,除去成本,亩均收益已经不到200元。他感叹道,“相比之下,种地收入低很多。”

6月13日,记者走进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大地乳业的工作人员正将成捆的小黑麦装车运走,旁边不远处则是一片等待收割的紫花苜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研究院技术负责人王菊英介绍说,苜蓿一年可以收割四五茬,亩产干草一吨,收益约为1200元。小黑麦亩产鲜草3吨左右,同时可以与年收五茬左右的高丹草轮作。“种植饲草的收益远比种粮可观。”

同样感受到粮改饲春风的还有养殖户。在利津县盐窝镇养殖大户赵振民的牛舍里,存栏的500多头牛个个健壮。“你现在看看,我用青贮料喂的,毛锃亮。全年下来,我养两拨牛,得省十几万斤玉米面。”赵振民说道,以玉米每斤0.8元计算,使用青贮比玉米面要省10万元左右。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了解到,他们对于粮改饲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粮改饲之后,会不会使粮食产量下降,导致价格上升,增加市民的生活成本?”

东营市相关农业专家表示,从粮食生产看,这次粮改饲是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不会影响到主要口粮小麦、水稻的生产,粮食供应安全是有保障的。

目前,东营市生产的玉米大多用于畜禽养殖和饲料生产,主要利用的是玉米籽粒,也更多地用于饲喂猪、鸡等食粮型畜禽;我们粮改饲是结合促进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的要求,将由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利用转变为全株青贮利用,科学解决秸秆过腹转化、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问题,实现玉米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尽快构建起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的农牧业生产结构。

他说,种植饲料作物比种植粮食有三大优势,产量更高、产品更优、年限更长。总体上来说,种饲料作物比种粮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植收益,降低养殖户成本支出,进而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记者 马高超) 

新闻推荐

我思念的小虎

利津县实验二校二年级四班刘鲁钰以前,我家养了一只小狗,那是我和妈妈从姥姥家楼下发现的流浪狗。那时小狗还非常小,我们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看它又可怜又乖巧,我们就收留了它。我们给它...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