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生选工作“下得去”才“上得来”

黄河口晚刊 2016-01-13 13:00 大字
“毕业后打算找什么工作”,在高校校园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而典型的话题。某种程度上,就业问题影响的可不仅是毕业生的生活,即便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会隐隐为将来的人生方向感到一丝迷茫,提前做出一些准备。

对未来就业方向的设想,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在校求学的兴趣指向、时间安排、实践方向。从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一方面,基层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毕业生聚集城市,僧多粥少。不少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专家认为:大学生找工作不应害怕下基层,扎实的基层历练能让人生方向更明了、上升渠道更开阔。

女大学生自愿投身农村建设

“我是利津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外求学这么多年,回到家乡为新农村添把力,没有觉得不适应,反而很骄傲。”说这话的是利津县一名女大学生村官季智明,在她看来,回农村工作带来很大收获。

2014年8月份,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季智明回到家乡做选调村官,任职于利津街道前北街村。许多同龄大学生并不理解季智明的选择。前北街村是个典型城中村,耕地有限,经济落后,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村内居民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季智明到村任职后,常有村里妇女对她诉说因没有致富门路而发愁的无奈,老人跟她念叨儿女不在家的孤独想念,孩子们也向她请教学习上的疑难和困惑。相比在城市上班,这份工作的确更辛苦、更费心。

不过,近两年的基层工作却让季智明飞快成长,练就“一身本领”。为了尽快融入村民当中,找到工作突破口,季智明每天都要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转几趟,经常挨家挨户走访,这让她锻炼出了肯吃苦、能倾听、善沟通的品格。长期与村民打交道也让她对社会有了更多切合实际的观察和思考。为了尽最大可能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争取帮助,她学会了和企业、学校和各部门打交道,考虑问题变得缜密成熟。

基层历练让人生方向更明了

这几年,由于国家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从事服务、技术、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

他们不仅通过基层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帮助了许多的基层百姓。在这种历练中,昔日的稚嫩被洗去,人生观变得越发成熟,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

“80后”大学生小余毕业后从北京来到东营工作,最初在一家教育机构做市场营销,在事业转型期,恰逢一家基层养老院招聘营销能手。小余从老师口中听说,目前社会老龄化程度在加剧,养老机构亟需年轻力量投身其中,为老年人营造更先进、舒适的养老环境。经过慎重考虑,小余最终选择了这份工作。“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他透露,由于养老院缺少人手,他一入职便成为营销主力,经常需要跑街头、拉条幅、做调查,这让他对市场营销的要领更加清晰,掌握了养老行业的真实动态,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他认为,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都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缺乏对社会现状的真实认识。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方向,担起一些生活和社会责任。

社会实践也不妨接点地气儿

有就业专家认为,基层最能锻炼人,大学生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从中借鉴。

专家建议,即便是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也不妨选择一些能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实际的岗位。只有如此,社会实践才不会流于表面,而真正能够长本领、长见识,也能对大学生未来择业、就业提供一些帮助。在新世纪人才市场招聘的人事经理张先生透露,大学生找工作或寻找实习岗位都存在“一步到位”的观念,这也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一入校园就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选择未来的工作,不能单从经济层面衡量,在什么地方能得到成长、发挥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工作赚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和社会接轨,学会与人打交道,历练自己。

此外,高校则应该引导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多考虑未来的人生规划,不要助长学生的短视行为。基层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往往更需要人才,到那里去不仅能得到真实的锻炼,也更有助于明确未来的成长方向。(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书法家进校园

1月20日,山东省书法协会的书法家们走进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指导书法艺术,与师生同台泼墨创作,展示交流技艺。活动中,书法家们不时与学生、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讲解握笔书写的基本姿势、常...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