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工作组一票否决

大众日报 2014-10-30 03:17 大字
□本报记者王洪磊

本报通讯员李东乾朱建儒

10月14日,在利津县盐窝镇崔庄村新建的高温蔬菜大棚基地内,蔬菜种植专业户崔海军正忙着给大棚“盖棉被”,棚内新种的西红柿已长到约一尺高。“还是新大棚好,墙体厚,空间大,采光好,提温快,与我原先种的高温棚比能提前上市20天左右。”崔海军高兴地说。

崔海军的新大棚建设标准可不一般,墙体宽达1.8米,最高点4.5米,全钢结构、自动卷帘。“这么一个棚总造价15万元。我以前在路南种大棚,当时标准很低,早就想改善一下条件了,但是考虑到得花不少钱,一直拖着没办成。没想到,今年花了不到一个棚的钱,建了1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他说,“这要感谢驻村帮扶工作组,帮助我圆了梦。”

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今年,利津县第九批下派帮扶工作组积极转变帮扶方式和思路,把产业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帮扶内容,围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壳”,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农村自主发展能力。据介绍,该县油区工委、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工作组进驻盐窝镇崔庄村后,依托该村蔬菜种植特色产业优势,多方筹资200余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20个高温蔬菜大棚,并组建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驻崔庄村联合帮扶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王统平告诉记者,新建的大棚通过竞价让村民承包经营,平均每个大棚年承包费8000元,一包5年,这样既提高了村里蔬菜产业层次,又增加了集体收入,还为村民开辟了一块样板田,一举多赢。

利津县明确规定:生产性资金投入每万元占10分,生活性资金投入每万元占5分,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对工作组实行一票否决。在这一“指挥棒”的引导下,各个帮扶工作组,立足帮扶村优势,帮助各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自4月份以来,利津县43个工作组累计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15个,协调投入帮扶资金2436.43万元。其中,已有30个帮扶村已经制订了具体的“破壳”措施,28个村集体增收项目正在实施。截至目前,这一举措已为帮扶村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58.7万元。

创新模式实现联动共赢

为整合帮扶资源、凝聚帮扶合力,利津县还不断探索实施联合驻村帮扶新模式。在选派方式上,根据前一批下派帮扶工作考核情况,将排名第一的与排名倒数第一的进行组合,将排名第二的与排名倒数第二的进行组合,依次搭配,两两组队;在人员构成上,选派联合驻村帮扶工作组的部门、单位,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共同推荐1名科级党员干部和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参加,全县共选派79个部门、单位,组成驻村组36个、联系组7个。

同时,他们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和市直下派工作组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帮扶工作联动机制。

“这种方式,一方面将派出部门、单位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将职能优势不同的两个部门、单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避免了对所有部门、单位一刀切式的考核。同时,通过农村工作一线锻炼,着力培养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利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董长岭向记者介绍说,模式的创新实现了联动共赢的效应。

利津县帮扶转型的效应不仅仅体现在产业发展和干部锻炼上,还体现在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提升上。“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提升帮扶村自主发展能力,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利津县驻村帮扶工作人员一语中的。

近年来,利津县各帮扶工作组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帮助帮扶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催生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截至目前,累计帮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人,发展预备党员14人,帮助5个村健全了村班子。

给基层服务釜底添薪

“村班子强了、村集体有钱了,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就提高了。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新增的这些集体收入,再发展一批低温蔬菜大棚,这样一年一批,用不了几年,村里的蔬菜产业就能发展起来。随着村集体收入的不断增加,村里的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事业就不用愁了,我们自己就能够解决好。”崔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华说。

今年,崔庄村建起了面积60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和8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活动室以及各类健身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在工作组的帮扶下,村庄硬化道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安装了120余盏路灯。房屋街道粉刷一新,村民房前屋后、街道两旁全部绿化,崔庄村成为利津县有名的典型示范村。

下派帮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在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利津县在帮扶布点时选择的都是一些穷村、弱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也本着“早筹划、早安排、早实施、早受益”的原则,着力帮助村里解难题办实事,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帮扶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36件。

新闻推荐

王英华:地里的“好把式”舞台上的“角”

□李东乾马路遥从小爱好文艺,19岁正式拜师入行,至今已从事民间演艺事业整整40年。59岁的王英华是利津县凤凰城街道西尹王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目前家里仍种着七八亩地。放下农...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