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历史上的清官廉吏(上)

黄河口晚刊 2014-06-27 14:37 大字
“清官”称谓本就起于民间。在二十四史中,对好官一般称为“循吏”、“良吏”、“廉吏”。“清官”一词是受宋元民间清官文学的影响,由民间用语转而被吸纳至官方法律文书中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来沧桑,许多传统的文化逐渐式微甚至消亡,然而,清官文化却是长兴不衰,尤其在反腐败斗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报刊上在宣传清官,影视剧在热播清官,老百姓也在热切地呼唤清官。

提起古代的清官,人们往往便是包拯、海瑞,岂不知在东营市境域历史上,也清官辈出。如:明代清官魏纶、乐安名士孙三杰、智勇双全魏一品、戍边将领季元方、山西巡抚赵长龄、清代道员隋藏珠、维新人物李振甲等等。而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也曾任乐安知县。

从不向权贵低头的魏纶

魏纶,字理之,号东溟,山东利津县人。明代弘治年间出生于乡村农家,正德二年(1507)乡试中举,授河北雄县教谕。魏纶秉性刚直,铁骨铮铮,步入仕途后多有作为。他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曾任南京刑部主事、贵州清吏司郎中、山西布政司参事、陕西按察司副使、浙江温处兵备道等职。这一时期皇帝昏庸,宦官擅权,权奸当政,为官清正之人,大都难逃荼毒。魏纶敢于同宠臣抗争,从不向权贵低头,最终竟能全身而退,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奇迹。

魏伦早年丧父,是母亲把他养育成人。在他中举之后,天下刀兵四起,时局动荡不安。正德五年(1510),河北霸州爆发了著名的刘六、刘七起义,起义军由河北转战山东各地。第二年冬天,刘七率领一千骑兵,自乐陵东进,与大清河东岸的农民军夹攻利津县城,幸亏县丞魏彦昭早有防备,加之乐陵县令许逵领兵追击而来,县城才没有被攻破。但是百姓极为恐慌,为躲这场兵祸四下逃亡,丢弃米粟毁坏器物无数。魏纶亲身经历了这场战火,对百姓苦难又有深切的体验。刘六、刘七起义失败后,明武宗并没有汲取教训,反而热衷巡游,不理朝政,以致吏治愈加败坏,横征暴敛盛行,各地群盗如毛,百姓无法生存。

正德七年(1512),魏纶到河北中部的雄县任教谕,同时将母亲接到任所奉养以躲避祸乱。几年下来,魏纶亲眼目睹黎民百姓在祸乱中遭受苦难,再也按捺不住保国安民的冲动,满怀激愤地写出了《治乱安国疏十则》上奏朝廷。奏疏以具体真切的现实问题为依据,将时下弊政与历代治国良策对比,猛烈抨击了吏治腐败现象,提出了卓有见地的匡时治国办法。这篇骋议驰辩、才华横溢的奏疏,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于正德十一年(1516)起用魏纶典试湖南,乡试结束后,又擢升为南京刑部主事。

敬业、正直的岳镇南

岳镇南,清朝时期人物,利津县北岭村人,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裔,在《利津县志》和《岳氏族谱》职中均有记载。

清代修撰的《利津县志》和《岳氏族谱》都记载他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裔,系岳雷一脉。清嘉庆十二年(1807),岳镇南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监察御史、湖南学政、九江知府、浙江盐运使、甘肃按察使、直隶按察使等职,58岁卒于云南布政使任上。岳镇南自幼天资聪颖,据说有过目成诵之才,青年时代博览群书,以文章见长,曾有制艺(应科举的八股文)、诗赋、骈体文等著作数百卷流行于世,后逐渐散佚。相传今天为我们山东人所称道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黄河、孔子),最早就是岳镇南主持湖南学政时,在与那些出生于“千山千水千才子”的江南形胜之地的同僚们逗趣时脱口而出的。因为岳镇南去世后与张铨、李佐贤、赵长龄一起被供奉在利津乡贤祠里,所以后人称他们为“利津四大乡贤”。

岳镇南历任会试同考官、湖南乡试主考官、提督湖南学政,自题一联对自己进行警示和鞭策“错看一字丧十目,屈断人才绝子孙。”充斥行贿者“此民膏,余不忍受也!”

退贿与敬业的孙三杰

孙三杰(1597一1653年),字景濂,号松石,山东乐安(今广饶)县李大庄人。自幼性情倜傥,志向远大。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先后任陕西宝鸡、长安知县、兵科给事中等职,以清廉恤民、直言敢谏著名。尤其在大明危亡之秋,他冒死上疏,连续五次弹劾首辅周延儒误国,铁骨铮铮,令人钦敬。

孙三杰成进士后,很快被调往陕西宝鸡任知县。上任之初,了解到这里一直有“不岁田”(即不毛之地却按期交纳赋税)的弊政,且每年数额多达五千金之多。孙三杰不循旧规,毅然革除“不岁田”的岁贡赋税,解除了当地民户的这一额外负担。

当时流寇四处劫掠烧杀,由陕西至四川的栈道为之阻断。以书生而入仕途的孙三杰,尽管不熟悉军队战事,但为时势所迫,他还是组织少壮子弟习武练功,编制成一支自卫武装,严战守备,抵御流寇,使其气焰收敛。有一伙号称王老虎的流寇,时常摧残劫掠百姓。为消除这一祸害,他不顾个人安危,匹马单骑入匪巢,向匪首陈说利害,劝其改邪归正。在他的感召下,这股流寇自行解散。

孙三杰因治理宝鸡政绩斐然,又调任事务繁重的长安县,兼署咸宁县令。慑于他的名声,一批颇有身份、但实属流氓头子的“大猾”望风而逃。有人也曾以赠砚为名,内藏重金向孙三杰行贿。孙三杰已知其中蹊跷,不拆包裹,提笔注九字于其上:“砚虽佳,贪墨,吾不取也!”并立还其人。经过一段治理,“大猾”潜影匿迹,社会风气大为好转,县民得以安居乐业。他在长安、咸宁两县建书院,兴文重教,培养人才,作出了许多惠民政绩,后来考绩列为优等,擢升为都察院兵科给事中。

为官清廉的隋藏珠

隋藏珠(1812~1866)原名藏朱,字松心,别号龙渊,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进京应会试中进士第二十二名,留京任户部主事。后晋升郎中。

清咸丰七年(1857年),任江西建昌知府。到任后,地方官吏纷纷持礼品晋见,隋藏珠一一回绝。首次到属县视事,县官设宴待之,隋藏珠拒绝赴宴,并斥之曰:“留与难民,数日吃著不尽!”他三个儿子读书用度不足,只好卖掉家中良田十亩。“三年清知府,卖掉十亩田”,在当地传为佳话。曾国藩闻其政声,奏疏皇上,荐其到湘军任钱粮总监。建昌“民闻其去,如婴儿失母,攀留饯送”。在湘军任钱粮总监期间,深得曾国藩器重,奏请皇上升任其为道员。清同治四年(1865年),隋藏珠因对官场厌倦辞官回家。还家时,除一箱箱书外,别无长物,有著述多种。 (记者 刘剑)

(资料参考市地名办) 

新闻推荐

男子想办假文凭 被骗两千元

本报讯因急需本科毕业证,就动起歪脑筋,拨打了办假证小广告上留下的电话。最后,不但毕业证没办成,还被骗走两千多元钱。6月26日,记者从利津县公安部门获悉,一市民办假证时被骗。街头巷尾小广告屡禁...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