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几个姓在东营就该这么读(十一)索读sāo 不读suǒ

黄河口晚刊 2014-01-10 16:03 大字
索姓,估计许多人看到这个姓就想起《康熙王朝》上的索额图,包括一位索姓同事跟人介绍的时候介绍自己姓氏:索额图的“索”。

其实,在东营的索姓跟索额图不是一个源支。东营的索姓是汉族;而索额图的“索”则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东营的索姓居民,绝大多数分布在利津县利津街道卜家庙子村,河口区的几个村庄也有零星的分布。在东营,“索”姓读sāo而不读suǒ。

据文史书上记载,索姓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出自子姓,殷商时代七公族之一,是商汤王的后代。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第二个来源是他姓所改。南北朝时期,大批的胡人入居中原,其中也有很多人改姓索。清朝入关后,有很多满族人冠以索姓。索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

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纣王,消灭了商朝,建立西周。在商朝的遗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们是商朝时候形成的七个有名的贵族,其中有很多贤能的人,而索姓就是这六族中的一个。据《元和姓纂》上说,我国的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之地,而武威后来又成为索氏的一个望族。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望族居于武威郡,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东营的索姓居民,是明洪武二年从直隶枣强县迁来的。也有一种说法说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直隶枣强县只是一个中转站。迁来之后,落户索家庄,在现在的大清河畔。

据1993年设立的卜家庙子村村碑碑文记载:卜家庙子,王庄乡辖村,在县城南部,西南距利津城12.2公里,北连王家庄,南接后十四户村。祖传,明朝初年卜氏由直隶枣强县迁居利津县境内,在此落居形成小村,得名卜家屋子。清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黄河西岸索家庄,因避水迁入本村。后在村西北隅建卜氏家庙,遂称卜家庙子,沿用为名。清光绪年间,黄河决口连遭水患。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宫家黄河决口。村庄被淹,损失严重,部分居民东迁黄河堤。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扈家滩黄河决口,村庄被冲毁淤漫。居民散落他乡,后大部分居民重返原址建村。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改属沾化县。一九六一年十月,复归利津县。至今,设卜家庙子村民委员会管理。滨州至海港公路经村西侧。

(记者 刘剑) 

新闻推荐

寒假临近 给孩子上堂安全课

1月10日,寒假来临之际,利津县城区派出所的民警走进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知识课。民警以事例和现场演示的形式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做到防拐防骗,避免各种意外伤害,增...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