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间传说填仓节

黄河口晚刊 2013-03-01 18:57 大字
春节过完了,元宵节的灯会也看过了,正月里,黄河口地区还有一个庄户人家经常过的节,叫“填仓节”。

农历正月廿五,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据传,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弄得民间怨声载道。看守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就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后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据清代《利津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用灰画囤,仓内置诸谷,名曰打囤。”利津张铨也有诗云:“填仓安囤像崇,打囤花朝忙老农。两道炉灰出门去,大河冰畔起双龙。”旧时黄河口农村人家,正月二十五当天早晨,就能听到家家户户“嗒、嗒”一片响声。上了年纪的老人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柴草细灰,在门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圆圆的囤形相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的字样,以及上粮囤的梯子,并在囤中撒以豆、谷、杂粮等五谷,称为“打囤”,意为预兆丰年。还有的农家有意在这一天添置粮袋,往粮囤里加上点点粮食,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国古代,民间人们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足。农民也忌在这一天卖粮食,但是粮店却喜欢在这一天收购粮食,为的是讨个喜兆。为了吸引卖粮食的主顾,粮店特意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农民,就选择在此日卖粮了,先不管吉利不吉利,反正能赚顿好饭。如今,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仍然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但是在我们黄河口地区,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还有些地方中午前食年糕,取“填(甜)仓吉祥”之意。

(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利津县公安局利津派出所民警杨红燕:亲人眼中的“工作狂”,同事眼中的“点子王”

她是亲人眼中的“工作狂”,每天,她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去年高考和中考前,很多学生需要办理身份证,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上课时间,她就与学生们约好:“放学后来办证,我等你们!”...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民间传说填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