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救人?为赚钱?是非漩涡中的爱心家园

城市信报 2012-05-21 17:52 大字

为救人?为赚钱?

日期:2012-05-21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这个专门收养流浪汉的“爱心家园”位于东营市利津县皂二村,创办人李俊民是一家私人废塑料垃圾加工厂的老板,就是俗称的“破烂王”,自1998年起至今 ,他已经收留了1000多名流浪汉,并帮助其中的800多名找到了自己的家。

李俊民也没有统计过自己救了多少流浪人员,他只知道自己记录的救助信息已经写了厚厚的十几个本子,给流浪汉拍的照片也满满地贴了一墙壁,家属们送给他的锦旗高高地挂了一堂屋。作为东营市利津县二灶村的一名普通农民,这样神奇的经历让他声名远播。

他第一次救助流浪汉是在1997年的冬天,当时一个拾荒者蓬头垢面地窝在村西头的垃圾堆里捡东西吃,身体瑟瑟发抖,李俊民把他带回家,结果发现对方居然是个哑巴。尽管村民都不理解他的举动,甚至说他精神病又犯了,他却没有退却,并且从此养成了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习惯,最多的时候,他的“集体宿舍”里收容了四五十个流浪汉。

在1998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领着他的“流浪汉兄弟”来到自家屋前,架好了梯子,用红色的油漆在外墙上刷出了醒目的四个大字——爱心家园。当时村里的不少人都来围观,那种奇特的场面恐怕非亲历者无法想象,为了让“爱心家园”能够救助更多的流浪汉,李俊民想出了一句包含农村气息的广告语并将它刷在“爱心家园”这四个大字之后——“亲人走失何处寻,东营找我李俊民”。

爱心家园和流浪汉们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这种生活一直延续到现在。每天早晨,李俊民会带领着流浪汉兄弟们跑步做操,之后流浪汉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因为李俊民经营着一家废品收购站,整理塑料瓶就成了流浪者的活计,这种手工活很简单,只需要把瓶盖拧下来,将标签撕掉,一个塑料瓶的整理即算大功告成。李俊民则每天通过各种途径跟流浪汉沟通帮助他们联系家属,“前前后后一千多个流浪汉,我送回家了八百多个吧。”李俊民告诉记者。

李俊民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由于脾气拗直,在一次与邻居的争执后,解不开的心结让他突发了精神病。幸好有家人的悉心照料,病了一段时间后就好了。有了这样的经历,李俊民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多了一份关注,因为这其中十有八九精神都有问题。自1997年第一个流浪汉“小哑巴”开始,他已经收养了近千人。这些流浪汉,基本上都是不符合政府救助站救助要求的,因为得到政府救助要讲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要提出自愿接受救助的申请。与人正常的沟通是大多数流浪人员做不到的,因为这其中大多是文盲,有些说着浓重的方言,有智力障碍或精神病。

这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爱心家园”很快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关注,相关的质疑也不绝于耳。第一个质疑就是爱心家园的性质问题,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它并没有在任何部门注册备案。另外一个质疑则是李俊民独特的管理模式,流浪汉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休息,而是帮助他整理废品。这些外界质疑起初让李俊民大为光火,后来就能泰然处之了,“备案嘛,我们都是农民,没想着有这么个东西,至于说我用‘黑劳工\’,我说这是他们不懂,把瓶子盖拧下来这样的活也算‘黑劳工\’?一群精神病,你不让他们干一些机械性的工作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不都乱套了?不管他们怎么批评,我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李俊民和他的爱心家园最终还是得到了中央媒体的肯定,2000年,他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参加了一档访谈性的新闻栏目。栏目开始前编导把一些问答写好让李俊民照本宣科,可李俊民尴尬地告诉对方自己不识字,最后主持人告诉他“不识字咱们就随便聊聊吧”,一档栏目就这样出炉了。从此之后,李俊民跟爱心家园一起为外界所熟知。自“爱心家园”创办至今,“常驻人口”基本在三四十人左右,其中的一部分送回了家,更多人则选择继续上路流浪。只要是留在“爱心家园”的流浪汉 ,李俊民都会根据早先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来简单约束这些人,比如早晨带领大家统一做操,这并不是单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强化管理;让流浪人员在工厂分拣塑料瓶,也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这些平时无所事事的人能够有些事做。这也使得“爱心家园”被卷入了是非漩涡的中心:李俊民到底有没有利用有精神疾病的流浪汉牟利?除此而外,这些压力还包括联系地方部门的尴尬、流浪汉的转移以及家属的冷漠。

尽管如此,李俊民仍然没有改变当初创办“爱心家园”的初衷。他告诉记者,“每次我打电话找到镇这一级的时候,人家都会问我你是什么单位的,你让我怎么说?”起初李俊民报出自己的名字,发现对方根本就无动于衷,但等他有了“爱心家园”这个名号之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有次我说自己这个单位的名字叫‘爱心家园\’,我送那个流浪汉去他们村里,刚到镇上下车,他们镇上的镇长就亲自来接我,请我吃饭,说是园长不远千里来送人回家,功德无量。”发现这样的名号能够极大地提高找家属的效率之后,李俊民再联系流浪者家属时,也不单单只是交代自己的名字了,这让他感觉自己身上有了力量。

据了解,李俊民私人创办的流浪人员救助站在官方救助之外,的确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当地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李俊民仍然苦恼自己的“爱心家园”的合法性。记者也了解到,“爱心家园”在中国是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民间流浪人员收容机构,因为缺乏足够的经费和社会扶持,正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李俊民说他并没有把“爱心家园”当做一个长期的项目和自己的事业,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帮助一些人找到自己的家,仅此而已。

文/记者田野李隽辉图/记者李隽辉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