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润沃土 奇葩竞风流——— 写在利津县文联成立之际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在建中的利津县博物馆展出的“虎斗牛”场景。 (记者 李静)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利津县文联成立大会之后,素有“齐鲁王竹子”之称的王烈老先生欣然泼墨,一幅《报春》表达了心中的喜悦。(记者 李静)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弄玉吹箫,有凤来仪。
被大河与沧海同时浸润过的这片厚土曾引得凤凰来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造就了一辈辈文化名人层出,盐文化、铁门关文化、凤凰城文化、河海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让这座小小的县城似乎成了黄河口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是黄河岸边有着810年历史的利津县,在“十二五”开端之年里成立了利津县文联,就像为这个文化之乡吹响了在文学艺术界征途中前进的新号角,猎猎有声。
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家
2011年8月18日一早,天空飘着丝丝小雨,素有“凤凰城”美誉的利津县城正享受着夏日少有的平静和清新,但对这座县城里所有文学艺术工作者来说,心情却难以平静,因为今天是让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和文学艺术爱好者激动的日子——— 利津县文联就要成立了。
在这之前,利津县作家协会、利津县摄影家协会、利津县书法家协会、利津县美术家协会、利津县民间文艺协会等协会已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并以其鲜明的特色成为各个文学艺术团体的活动阵地。
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各个文学艺术协会和团体需要在彼此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互通有无,需要有一个相连的纽带彼此温暖。
2010年9月,利津县委第十一届114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利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并对文联的性质、职责、编制等进行了原则规定。经过近半年紧张又严谨的筹备,利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终于在2011年这个浓烈的夏日成立了,应时而降的甘霖仿佛恰到好处的贺礼,让成立大会热烈和谐又自然清爽——— 她是淋洒在利津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心头的甘霖,催生出无限的希望。“我们会努力把文联建设成为我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并努力将地方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资源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张泽国是新当选的利津县文联第一届委员会主席,这个有些瘦弱、谦逊中透着精干的中年男子,在发言时掷地有声。
历史佐证的文化之乡
利津文化是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典型代表,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名士辈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利津域地就因名盛一时的“渠展之盐”显名于世。金明昌三年利津建县后,成为鲁北名邑,凤凰城美名远播,铁门关威震海内,东津渡通达九州。明清时期利津文化出现第一个高峰,“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睿智之言出自道光进士、九江知府、利津四大乡贤之一的岳镇南与江南名士的巧妙对阵,让“多山多水多才子”的江南才俊无地自容。
悠悠文脉渗透到利津人的血脉,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季羡林、吴组缃、林庚、李长之被称为清华的“四剑客”,名满天下。其中李长之是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鲁迅批判》的作者,他就是利津庄科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热播的电影《喜盈门》的导演赵焕章是利津县人;山东快书杨派创始人杨立德、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于廷臣、评书大家刘延广……历史上,一串串闪光的名字皆源自利津。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利津县相继成立书画家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协会、京剧联谊会、楹联协会的群众文艺组织,有各级会员6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1人,省级86人。
利津的文学创作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以诗歌创作为主,利津文化学者王增山先生选编的《利津明清诗选》可以一览其貌。
清代后期到民国时期,利津县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是高彤暄的《瑞竹轩文集》,李佐贤的《爱山堂诗存》,王会英的《鸿雪轩诗集》,刘学渤的《游齐鲁纪略》,盖尔佶的《明湖波影录》等。
历史文化的浩繁博大让利津县这个位于黄河尾闾的小城怒放着繁茂的文学艺术之花。
聚拢丛丛新绿盛装出发
新中国成立后,利津文学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利津籍作家王恺创作的长篇小说《水下阳光》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潜艇水兵生活的小说,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是利津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群。青年作家刘玉诚(笔名瓦当)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莽原》等大型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并相继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另外,诗歌、书法、美术、小品等创作也是遍地开花,在国内的各种比赛中屡获大奖,这些文学艺术工作者以不同的形式反映黄河口文化特色,其中,曾任东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画家杨长喜在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汲取笔墨精华在全国展览中摘金夺银,黄河口湿地画派创始人石建勋笔墨功底坚实,以气韵生动、清雅灵秀、意韵悠长的画幅表现黄河口风光的旖旎壮美……
利津文联的成立,也引得这些利津生利津长的艺术家们共同庆贺,连远在北京的隆清波等也特地赶来,共同庆祝。“从今天起,我们这些文学艺术工作者有了真正的家了。”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
作为利津县“文学艺术工作者之家”的利津县文联,也把传承文化精髓、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最坚实的使命,他们将在日后的工作中规范发展“八大协会”,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规范发展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戏剧曲艺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收藏家协会;创办一份文艺刊物、创建一个文艺网站、开设一个电视栏目、设立一个文艺奖项、建立一个创作基地、组织一场标志性演出。
通过这些阵地和活动,打造利津特色文化,培养优秀文艺人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文艺队伍,使利津县文艺界形成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良好格局。
历史是昨日的纪念,今日承载着未来。刚刚成立的利津文联也一定能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再次绽放新的文学艺术花朵。(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9月29日下午,市地税局机关“全民健身”启动仪式暨“首届全员健步行活动”在东城莒州路举行。(张闻)"class="group1"target="_blank">●近日,市地税局召开税源分析工作会议,围绕如何对税源分析进行...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