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应对涨价潮,如何“减支保质”?看看东营人如何应对涨价潮

黄河口晚刊 2010-12-10 00:02 大字
打折促销商品引来打工族抢购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粮食、蔬菜、汽油、衣服,今年牵涉到居民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不同的家庭对物价波动有不同的体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物价“涨”声一片,今年开销比往年大,必须“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涨价潮给东营市居民带来了哪些影响?市民的生活正在因此做着怎样的调整,怎样才能既减少开支,又能保证生活质量?12月8日,记者采访了东营市的几位20岁-50岁之间的市民,看看他们是怎样各显神通应对物价上涨的。

农民:

自家粮食蔬菜成了紧俏“礼品”

面对物价上涨,农民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那就是“自给自足”。多位农民向记者反映:虽然今年的粮食、棉花价格较高,但是因为产量并不十分好,尤其是棉花受天气影响减产近一半,所以家庭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加。“幸好自己有粮有菜,应对涨价我们主要的办法就是缩减开支,少花。”利津县利津街道的市民王女士说,以前有时候还买面粉,现在都是自己拿粮食去加工了。

“冬天的菜很贵,自家种了很多白菜,现在白菜 成 了 家 里 的 主 要 蔬菜。”垦利县的于女士说,自家还经常给住在县城的亲戚送粮食、送菜,“东西都涨价,送农副产品亲友们都喜欢,成了受欢迎的礼品了。”

“今年的菜价都很贵,我婆婆每年都会种上一些白菜、萝卜、油菜类的,所以我家现在饭桌上常吃的就是婆婆自己种的菜,既环保又可以节省,而且还是纯绿色食物。”垦利县胜坨镇的苟女士说。

打工族:

变成“月光族”、“特搜族”

打工族尤其是收入不高的打工族反映,涨价潮让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减支保质”。为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实惠的商品,他们开始瞪大眼睛关注超市和商场的各类打折促销信息。

“现在是商品时代,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大,商品价格涨得快,可我们的收入却没涨。”垦利县胜坨镇企业职工苟女士说,她年薪2万左右,在乡镇上不算多也不算少,“以前夫妻两人每月还能存下些钱,现在每月的开支大大增加。涨价风让我家成了‘月光族\’。”

苟女士说,她应对涨价的办法就是该节省的就节省,饭自己做,衣服少买。“吃的方面还是可以省的,就是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

涨价使打工族成为“特搜族”,到处搜罗特价或者打折商品。“现在进了超市先看特价产品。我发现现在菜市场的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还要贵很多。晚上7点以后超市的很多蔬菜会搞特价,比如土豆、黄瓜、西红柿、卷心菜等。” 韩女士说,以前到超市买生活用品几乎不太看特价区,现在都会特意看看特价产品。以前每到周末,她都会到商场等地方逛逛,为自己和家人添置点新衣服,但是现在发现衣服都很贵,逛街的次数也减少了,开始对衣服的打折信息特别关注,看到打折的信息才逛逛看看能不能买到实惠的衣服。

白领族:

记的不是账是“理财经”

“之前我经常逛淘宝,现在也不敢去了,怕一冲动又会买很多东西。”在机关工作的小杨说,现在她常逛团购网站和外贸店,因为外贸店衣服便宜,团购网上的商品和服务很实惠。

“对于涨价,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1000元放包里眨眼就没了,都不知道花哪了。”在西城上班的卢女士说,今年她一家开销最大的是用在汽车、吃饭、穿衣上的开支。由于汽油涨价,卢女士每月的油钱也增加不少,每天往返东西城,以前加100元的油能跑一周,现在100元的油几天就没了。

受汽车费用增加困扰的不只卢女士一个,小学教师李海伟说:“油价的上涨对我们家的生活开支影响最大。”李老师家有两辆车,她细细算了一笔账,现在每月油钱比原来多了300多元钱。“原来我的车每周100元钱的油够用,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现在每周加上和孩子上辅导班150元都不够,只得减少出去的次数。”

“特殊时期”白领族也开始“特殊对待”,不少市民成为了“记账族”。“每月月初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开支,吃、穿、宝宝的托费,还有人情费用。”李女士说,她把每一项开支都记在账上,及时掌握家庭的开支情况,到月底钱少了就节约着花。(记者 李红佳) 

新闻推荐

雪后初霁降温火了超市蔬菜

本报讯12月13日,降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雪后初霁,随着气温的降低,到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明显减少,而温暖如春的超市一下子人气十足,民建时尚店、安和菜市以及新建的科达菜市场内,客流均有所提升。12...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