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时评留心 用心身边处处生金

东营日报 2010-05-26 01:20 大字
本报评论记者 薄文军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年孔老夫子对徒弟们开讲美食课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他的这套理论会在2500年后成为指导性极强的生意经。利津县盐窝镇的肉羊经营业户能将一只羊分解成羊肉、羊头、羊脑、羊筋、羊蹄等40多个肉食种类,然后投放到流通领域。依靠这种“黄金分割”的手段,平均每只肉羊净增收300余元,普普通通的动物肢体直接变成了“有机黄金”。

对初级产品,包括对表面看来没有“卖点”、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东西进行精深加工而使其身价倍增的事情并不新鲜。这方面最经典的案例应该是那个关于美国自由女神铜像的故事。据说,坐落在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曾在经历百年风化之后进行过一次翻新大修,最后在现场留下了旧自由女神的200吨废料。由于美国垃圾处理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遭致大笔罚款甚至坐牢。所以尽管当地政府开出相当优厚的报酬,仍没有商家肯去接单。

然而,正在欧洲旅游的美国商人斯塔克却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遇。于是他毅然放弃度假飞回纽约,并向政府申请承包这堆废料的清理工作。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斯塔克是在冒险,但他还是满怀信心地把这些垃圾全部运到自己工厂里。很快,斯塔克把其中的废铜改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作为纪念像,把水泥碎块加工成小型纪念碑,把木料加工成精美的纪念盒,就连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也被他分装进特制的纸袋里作为花肥出售给花店。结果,这批源于自由女神像的特殊纪念品尽管价格昂贵,却备受青睐。风险性极强的200吨废料,使斯塔克名利双收。

也许,斯塔克创造的只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神话,但盐窝镇肉羊经营业户的成功却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脚下本没有黄金,“黄金”是用智慧和勤奋分割出来的。这些年来,对农牧渔业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例子很多。而很多这样的企业、个人,跟我们也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听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多人并没有为之感动,而是简单将其视为“个案”和“传说”而一笑了之。于是,本来可以复制的没有被复制,本来能够效仿的没有被效仿,本来应该受到的启迪却湮没在深沉而麻木的漫谈浅笑中。于是,许多人、许多企业依旧艰难地重复着自己或者别人的“过去”。

黄河三角洲上能不能培育出更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产品?我看能,关键是要有人肯开动脑筋去思考,身体力行去实践,义无反顾去追求。 

新闻推荐

甜蜜的收获

日前,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采摘西瓜。随着西瓜成熟期的到来,该幼儿园组织孩子来到种植园里,体验采摘快乐,享受田园生活。记者徐兆鹏通讯员程玉芳报道...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