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位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黄河口晚刊 2010-03-24 00:26 大字
▲张学英老人身体硬朗记者 刘剑 摄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刘学兰老人正在洗衣服记者 刘剑 摄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崔学美老人的全家福记者 刘剑 摄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百岁寿星,被称为“人瑞”。瑞,意味着吉祥如意。盛世多人瑞,家和出寿星。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东营市百岁老人逐年增加。截至目前,东营市100岁以上老年人32人,年龄最大的是河口区六和乡新胜村崔学美老人,以110岁的高龄成为东营市的长寿之星。这些百岁老人有着共同的长寿秘诀:生活上有规律,家庭和睦,五世同堂,子孝孙贤,心情豁达,清心寡欲,坚持活动。他们一生开朗豁达,心地善良,不计较得失,不生闷气,从不争强好胜。

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为了关爱百岁老人,东营市给百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400元的长寿补贴金,并在每年春节前由市、县发给每人960元的生活救助金,用以保障和改善百岁老人的生活。最近,记者走近三位百岁老人,记录下他们的幸福生活。

张学英:

最长寿的“虎头”

3月19日是垦利县垦利镇中心村百岁老人张学英的生日,这一天,张学英老人整整108岁。张学英老人1902年出生在东营区牛庄镇的东张村,属虎,是全市的“虎头”。19岁的时候,她嫁给了本村的张学岩。后来逃荒出来,来到当时的八大组,现在的垦利镇中心村,当时叫刘来康屋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像无数个农村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看着日头东升西落,不过她深切地感受到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3月20日,来到垦利镇中心村张学英老人家中,老人正在房间里拄着拐杖走动,她可以不用人搀扶。她每天的主要活动便是从自己的房间到儿子的房间,来回都是三十米。老人身体还算不错,平时不感冒,就像现在,虽然穿着薄棉袄,但不感觉到冷。张学英老人听力不是太好,和她说话时需要冲着她大声喊,但如果大家谈起她的事情,她会突然插一句嘴。听老人的儿子张继英说,老人生活还基本能够自理,吃喝只要端到手中,便完全可以自己吃饭。现在,张学英老人已经有了玄孙,家里有50多口人,五世同堂。

“我母亲是一个爱清静的人,自己在前面的房间里住。”张继英说,“我母亲也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屋里屋外非常整洁,平时也很少和人说话,只喜欢一个人清静。母亲性格非常坚韧,从年轻时,有事就自己闷在心里,一个人承担。”

108岁的老人,经历过的悲痛较常人更多一些。从年轻时就受苦受累的张学英老人,也历经了这些变故。1944年,那年她的大儿子张继英才刚刚两岁,鬼子进村扫荡,她抱着大儿子,带着干粮,躲进了荒郊野外的坟地里,一呆就是十天。后来鬼子走了,她跟着丈夫拖儿带女,来到八大组。

1964年,由于常年的劳累和饥饿,丈夫撇下她和孩子们去世了。1976年,二儿子得了肝炎去世。后来,大女儿也离她而去。这些伤痛,老人从来不对人说起,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埋藏在心里。

坐在椅子上的张学英老人看上去非常平静,身上透出了中国妇女100年的沧桑里锻造出的坚韧。这份坚韧,让她造就了一副坚强而温暖的翅膀,把子孙们呵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一天天富了,日子一天天滋润了,我们都想办法让母亲吃好,让母亲高兴。”张继英说,“现在政府把这些老寿星当宝贝,原来哪有这样的好事。”现在每年市里发给母亲960元老年人生活救助金,省、县两级分别发给 1200元补助金,逢年过节,各级还都慰问老人,给她送米、面、油,村里也会发给她100元的补助。

张学英老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一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都在她心里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丈夫、儿子、儿媳,这些已经成了她遥远的也许又是最真切的回忆,现实的生活对她来说,也越来越真实,从她纵横的皱纹里,时刻捕捉到的笑容,看得出她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我们衷心地祝愿这位百岁老人更加健康长寿。

崔学美:

东营第一寿星

所有居住在河口区六合乡的人们都知道六合乡新胜村有一位崔学美老人,这位今年110岁的老人是东营市最长寿的寿星(历经三个世纪的百岁人瑞)。

来到六合乡新胜村崔学美老人家的时候,老人坐在房间的小凳上,身边是一杯茶。老人看上去除了背有点驼,耳朵有点背之外,老人看来身子骨还挺硬朗,说话条理清楚。

五代同堂的老寿星

1900年12月出生的崔学美老人现在是五世同堂,儿孙辈的有近百口。现在最小的孙子已整整40岁了,第五代玄孙辈最大的玄孙也已经8岁了。

崔学美现在有时也不大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岁,或许是平常人说的老人都不愿意说自己100多岁,也或许想象中自己的年龄还定格在八九十岁,反正问起年龄,老人想了半天,还是直摇头。可老人却一点儿也不糊涂,一问起她的四儿子多大,老人说:79啦!

老人一直生活在农村,共生育五个儿子,丈夫早年去世,五个儿子由她一手抚养成人。老人一生勤劳节俭,为人厚道,处事乐观,乐于助人,至今保持朴素整洁的生活习惯。现在五个儿子中有四个已相继去世,现与79岁的四子高炳枝和儿媳毕秀英共同生活。

上了年纪,崔学美仍然保持了勤劳俭仆的好习惯。夏收秋收,她都会帮着孙子们干活,看孩子。

听新胜村村支书陈国旺说,崔学美老人身体状况还不错,很少生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喜欢吃肉丸、火腿、蔬菜,喝鲜奶。前几年每天还能喝上两杯白酒。关键是儿子、儿媳照顾得很好。

受苦受难的半个多世纪

110岁的崔学美到全国解放时已经49岁了。38岁时丈夫去世,当时小儿子才3岁,现在老人守寡已经70多年。她一个人拉扯孩子们长大成人。

丈夫去世后,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崔学美带着5个儿子,缝缝补补,耕地种田,崔学美用她孱弱的肩膀担起了这个家,以微薄的收入挣扎着过活。

日本鬼子侵略的时期,她带着孩子们四处躲藏,跑到高粱地里,挖野菜度日。终于解放了,人们都分了地,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崔学美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转起来。

但很快进入了1958年大跃进年代,那年月,人人都吃大锅饭,吃食堂,把吃不完的馒头、窝头当砖头一样的扔,她心里感到痛惜。紧接着,接踵而至的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地瓜干、地瓜叶、胡罗卜缨子吃完了,草根,树皮都没得吃了,崔学美的大儿子就是那个时候饿死的。

挥去百年的岁月烟尘,新世纪、新生活让老人安度着幸福的晚年。崔学美老人现在看上去非常的安详,也非常的乐观。陈国旺介绍说,现在生活好了,儿孙在身边照顾得无微不至,政府也经常来看望,从来没有如此好的日子。让我们祝这位经历了三个世纪的百岁人瑞永远健康。

刘学兰:

知足常乐的百岁老人

刘学兰老人1906年出生,现住利津县虎滩乡崔庄村。她的生活简朴,勤于劳作,一直生活在农村,104岁高龄的她,夏天闲时还能自己洗衣服。说起现在的生活条件,她是非常知足。

记者见到刘学兰老人时看到,老人脸色红润,身板硬朗,只是有些耳背、眼花。老人的二儿子裴玉胜说,老人平时很少吃药打针。

裴玉胜说,老人的饮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性格开朗,子贤媳孝,心情愉悦。围绕在刘学兰周围的也有五代人了,上上下下加起来是一个有着57口人的大家庭,子孙绕膝,五福同堂。家里有个老寿星可真是块宝,现在老人由几个孩子轮流赡养,老人想到哪,哪个子女就争着去接。

刘学兰老人在家里是块宝,在村里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她性格开朗,待人宽厚,与四邻八舍合得来,周围的乡亲农闲时也乐于和老人聊天。

现在刘学兰的孩子都已进入暮年,她的第四代孙子辈的后生对奶奶也是孝敬有加,感到家里有个百岁老人而自豪,只要回家都来老人这里看望。

百善孝为先,一家人共筑五代人和谐美满的大家庭,现在子孙兴旺的刘学兰老人在亲人的关爱下,心情愉快。老年人的事情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上对老年人的关心也是细致入微。老年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年龄而失去色彩,越来越多的老年活动在社会上组织的有声有色。(记者 刘剑 通讯员 张建国)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点击放大田力孙凯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蜂飞蝶舞

田力孙凯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蜂飞蝶舞。正逢垦利西宋的“桃花节”,我们便早早相约打扮,趁着太阳还没“发怒”的时刻,来到了被誉为黄河入海口处的“桃花岛”上。远远望去,一片花海在蓝天的...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