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法 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东营日报 2020-07-20 10:15 大字

“有毒的垃圾,攒够5斤,赠你一块肥皂,你这一次是2斤,我先给你把积分记下来……”在垦利街道宋坨村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点,环渤海物业公司分拣员张泽叶向前来扔垃圾的村民介绍道。这是宋坨村采取垃圾换物的做法,鼓励村民将有毒、有害垃圾拿到垃圾收集点进行统一回收。

走进垦利街道宋坨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分类垃圾箱。枝繁叶茂的绿树与干净整洁的院落和谐统一,处处感受到乡村的美丽。

做好垃圾分类,观念转变是关键,更要靠制度进行引领。今年,宋坨村下大力气实行垃圾分类,探索从源头分类、分类运输到终端无害化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开创集垃圾收集员、分拣员、宣传员、监督员和统计员于一身的“五员工作法”强化入户宣传效果,诠释垃圾分类宣传新常态。

“时间长了,垃圾分类就成了我们农村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到时自觉地就把垃圾分好类,再送到回收点。”张泽叶说道,“之前没有这个意识,现在一分类不仅看着干净,也更环保了。”

农村生活垃圾可分为四类,即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燃煤炉渣和残土。宋坨村结合农村生活垃圾结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全面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实现无害化处理。分拣员对果皮、树枝、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进行就近堆肥;对于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采取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对于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回收,提高利用率;对于有毒有害垃圾,要单独储存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分拣员将其他垃圾送至分拣中心再进行分类处理,尽可能变废为宝。这样既可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也能减少垃圾终端处理成本,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

“我们还实行了垃圾分类‘红黑榜’的激励制度,引导村民养成主动参与、正确投放的良好习惯。多措并举使村民的态度从之前的无所谓变成认真对待,让村民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不仅能改善自家自院的卫生环境,也能为整个大环境减轻一份压力。”宋坨村党支部书记张新蓬介绍说。

“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不差自己这一个,现在知道了,生活垃圾谁产生谁负责,每个人都有进行垃圾分类的义务。环境搞好了,人的身体也好。”垦利街道宋坨村村民宋程先说道。

“现在变化大了,走在路上遛弯的时候,村民遇见就问我,你和俺说说怎么分类,生怕他自己不会。咱不是有红黑榜,他光怕上了黑榜,学分类很认真。”环渤海物业公司分拣员张延英就垃圾分类开展以来的村民变化说道。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垦利区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新“两分五拣分类、两定一式收集、五方三化处置”新运行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化,末端利用资源化,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巩固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记者 郑代玉 通讯员 王娜)

新闻推荐

汽车凌晨失火代驾小哥拎起灭火器就冲了上去

7月11日凌晨,一辆小汽车撞在路边护栏上起火,两位路过的“滴滴代驾”小哥毫不犹豫,拎起灭火器就冲了上去……两...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