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得绿 企业获益 林农收益 垦利区“社会化运作、一张网防治”模式破解林业病虫害防治难题

东营日报 2019-12-23 09:22 大字

今年4月18日,垦利区林业服务中心通过监测站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及时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和第一代幼虫发生趋势作了预报,并提供相关意见建议,为及时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数据。

林业有害生物素有“不冒烟的火灾”之称,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持续性、开放性等特点。为破解林业病虫害防治难题,2018年年初,垦利区探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性信息素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节约了大量社会成本和人力资源。

垦利区地广人稀,林业病虫害传播渠道广,随着树木高度不断增长,小型防治器械已不能满足需要,大型器械又进不到林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广大林农(企)缺少群防群治的大局意识,对病虫害防治存在侥幸心理。

为克服监测能力弱、防治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各单位各自为战、缺少协调配合、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垦利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企业化运营模式,公开招标社会化服务。2018年与山东一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协议,由专业化公司对全区病虫害进行统一监测和防治。根据垦利林业病虫害防治特点,制定了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防治企业标准,在机械、药品、物流、仓储、人工等方面统一调配,为各镇街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缓解了基层防治压力,压缩了成本,达到了监测及时准确、防治省工高效的目的,实现了防治无死角、全覆盖。与往年相比,社会化运作机制防治每亩节约费用近100元,全区每年节约防治资金2700多万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实现了政府得绿、企业获益、林农收益的多赢格局。

目前,垦利区建成路域绿化林带720公里、水系绿化林带460公里,全区有林地面积达到27.4万亩,灌木林地达到42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20.1亿元。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造就了病虫害快速传播的条件。美国白蛾、杨扇舟蛾等虫害繁殖快、抗药强,且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如果监测跟不上,不能及时发布预报,极易暴发成灾。

为此,垦利区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为七个监测单元,每个监测单元安装数字化测报站一处,可以监测获取有害生物种类、寄主种类、发生面积范围、危害程度和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状态等信息。专业公司通过信息化输送平台实时了解数据信息,通过对监测数据梳理分析,及时掌握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预警,再结合气象因子和当地历史发生情况,准确预测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防控对策,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已组建数字化监测站点7处,发布监测预报(简报)42期,虫情监测表80余份,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目前,垦利区发现能够严重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30余种增加到现在60种左右,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约5万立方米,果品减产约20万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余万元。该区积极联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帮助防治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疑难病虫害邀请专家研究、分析对策,大大弥补了垦利区防治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等缺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加大普及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的力度,探索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农药灭幼脲防治美国白蛾等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和利用树干打孔注射器防治蛀干害虫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防治效果,实现了对环境、水源无害化的防治目标。目前,防治食叶害虫作业面积达到21万亩,蛀干害虫作业面积2.6万亩,病害作业面积5万亩,有效遏制了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高发、频发的态势。

垦利区通过机制创新、科技带动不断探索防治新模式,实现了防治主体由政府向社会转变、防治机制由被动向主动转型,防治力量由人工向机械提升,防治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切实为保护森林生态安全、群众林木财产安全构建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田鹏飞 韩忠强 王娜)

新闻推荐

东营市百公里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显成效 9 个月来危化品交通事故下降 91.3%

本报讯今年3月份,东营市在重点危化品运输区域全时段开通了近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有效破解了全时...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